“学渣”的觉悟
中学阶段我曾陷入非常被动的学习状态。也就是没有目标感和求知欲,但是因为理解能力尚可,上课听老师讲就能掌握主要的知识点,因此更加不在乎学习上的刻意练习。
久而久之学习习惯越来越差,都不是把学习当任务完成的那种,而是干脆不完成任务。我给作业的定义是既然对我来说都是要被迫完成的任务,那还不如不去完成。
但是作为学生的职责还在,升学压力也还在,因为学习心态和习惯的散漫致使学习成绩一溃千里的现实也就摆在我面前。这一切不知不觉悄然发生,在所有人心中我还是“学霸”的人设,但我自己突然意识到我已经成为了无法力挽狂澜的“学渣”。
是的,这一切都发生在高三,因为种种原因,我严重丧失了明确的目标和必胜的信心。我每天都很努力也很享受上课与老师互动接受恩师的鼓舞和智慧的熏陶,作为班长在班会上陈词慷慨激昂。但是我没有把我的课业落到实处,没有苦中作乐的求知欲,没有迎难而上的信心,没有目标。
所以一味追求轻松快乐就是逃避。
那时候作为语文课代表我每天会在后面的黑板上抄写哲思语录,可惜一句都没有点醒我。老师家长朋友都依然选择相信我,相信我能自渡,相信我是在人生的任何时候都不会放弃自己并且能上岸的人。但遗憾的是,高考让我溺亡了。
但也感谢这场慢慢沉底的溺亡,我终于在没有目标感的优越感中走了出来。
有人问给你重回高考考场的机会你愿意回去吗?我不愿意。回去干嘛,活在当下,展望未来。
高考不过是人生的一个节点,社会寄予它厚望,才让它相对于我们整个人生的成长来说变得那么沉重。
“学渣”的行动
强烈的目标感其实就是一种认知的提升,就比如说投资,你如果对财富的认知还停留在一份付出一分收获的“钟点工式”的赚钱模式的话,那么你永远不会对个人成长和价值投资有深刻的理解,你也不会有强烈的求知欲。认知提升了学习不管学什么不管怎么学都会有强烈的征服感,就是我一定要把这些东西吃透。
最近在学投资入场实操的时候,我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数据、周期曲线以及实例讲解的文字后,依然觉得没有吃透,还没有把这些实操知识据为己有。所以我就主动探寻能让自己更系统直观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手动建坐标系,把一种变动元素反应到曲线图上,另外一种变动元素反映到条形图中,他们都在同一个坐标系里对应一致的时点。这也许是一种创造力,也许是一种刻意练习,但都是基于我非拿下它不可的强烈的求知欲望。
学习只有一种结果能使我快乐,那就是我最终得到了我想要的知识。
还是产品大师梁宁老师的那句话,我的“爽点”就在那里,得不到我就是“不爽”。
为满足“爽点”,把时间规划和以结果为导向的计划结合起来安排学习。比如说学习英语等基础学科,规定一天就是一个小时,不许“贪心”,不要因为感觉今天很在状态心情很好学到停不下来,然后第二天好拿昨天的勤奋为今天的懒惰找借口。基础学科毕竟知识点很多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较为枯燥的积累,所以适合用时间规划来学习。
进一步的成就感是把知识点联结起来变成一个强大的思维导图,让它能在我的头脑中收放自如,每门学科的不同章节的思维导图在头脑中整合串联,又会形成一门学科系统的思维架构。
但在提高认知和拓开视野的学习上,以结果为导向是更好的选择,不拘泥于形式、时点、状态,直到我终于得到灵光一现的开悟。
上面既然提到了“爽点”,很多时候我学习的动力来自于被外界刺激到“痛点”。
我的“痛点”是“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的心有不甘;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自命不凡;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时不可待。
智者的认知高度总是会触及我无知的“痛点”,同时也会引发我再度求知的“爽点”。所以,向人学习。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智者的点拨和人格魅力的感染实为学习过程中乃至人生路上的捷径。
学习这件事,说多了都是虚的,去干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