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更啦~
现代社会的人们因为来自生活的各种压力,不免心理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目前焦虑已成为不少年轻人的常态化。似乎什么事情摆在他们面前就成了一道世纪难题,什么肥胖焦虑、生育焦虑、婚姻焦虑、就业焦虑,就连社交也排在令人“恐惧”的Top之一。
与日俱增的人口数量对比原有社会资源的不均衡,强有力的竞争遵循着社会达尔文主义不断演变。每个人都在拼尽全力获取自身所求的结果和回报,然而在这种持续性的高压运转中,失去了本色和纯真。面对生活的未知、不稳定、不确定性,有些人越努力就越倍感焦虑;有些人深陷其中,疲倦感带来的困惑与不安;90后00后群体应对社会带来不可逆转的压力,选择躺平却还要揣着焦灼的心情思考个人命运发展的可能性。有时不得以去想,这个社会以飞快的速度成长,又在承担着怎样的人类前途发展责任呢?
到底是外部环境创造了一个这样令人焦虑的世界?还是我们自身缺乏调节与平衡的能力,来面对和处理生活周遭的各种压力?又或者说我们已不同过去,太多纷杂的东西包裹了一颗原原本本的心。
前不久第六季《十三邀》访谈节目许知远对话刘擎教授
就讲到了现在社会上诸多现象,比如“躺平”“996”“内卷”。
社会发展到现今阶段,物质已不同那个年代如此匮乏,越来越多的人更注重向内求,去关注自身内心的想法。但是自我与外界沟通的这种过程中,就间接产生困惑与不安,并没有达到一个良好的和解和释放。我们都怀抱理想主义,却又不得不承认现实主义带来的残酷,渐渐这层盘复在心里的期待让我们再次踏上征程,有可能我们追求一个理想状态,这个目标让我们一而再三地思虑自己是否有资格或能力达到。焦虑感也随之产生,过度去束缚一个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有时你想要的未必真正适合你。
也许有的人说得对,这也是一个贩卖焦虑的时代,顶上网络话题热搜的社会新闻,“#父母拿钱买来的孩子、#95后生育率普遍低、#XXX明星离婚、#985 211毕业应届生普遍愿意留在体制内工作······这样等等一系列的告知新闻的背后又在向受众传达着什么。我们的思想被媒介信息所引导控制,甚至出现同质化。
刘擎教授说:“沉迷网络的我们,开始走向失控。”我们逐渐放浪在碎片化的阅读时间中,没有了清醒与自省的意识。当你无法掌控自己时,就可能是焦虑的开始。正因为这样我们需要用理性和反思的方式来对这场混沌做一个拨茧抽丝的梳理。
放下那些本该负重的东西,不做强悍姿态,去学会体察生命和世界的根本,我们追寻的是人生最纯真的意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