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顺视点]校园清洁区卫生管理三次改革
抓校园清洁区卫生主要有二项:一是定时打扫,二是保持。保持主要是监督学生乱扔果皮纸屑。
第一年我的做法:
新学期政教处组织班主任、劳动委员召开会议,将清洁区分配到各个班级,各个班级均采用小组轮流值日。各班清洁区为了在政教处组织检查中不扣分,采取的是派人看管,防止別班同学乱扔果皮纸屑。政教处组织班级劳动委员打分排名次公布。
思考:1、学校的理念是"他丢弃的是拉极,你捡起的是品质",捡起一片纸屑,净化一次心灵",提倡"弯弯腰工程"。主要是拉极出现后,想法治理,未从源头解决。
2、因以小组为单位,职责不明,吃大锅饭,而造成打扫时间托的过长;因小组轮流值日,打扫工具都不爱护,造成时有丢失和损坏严重。
3、政教处以打分排名次,发流动红旗,有些班因一分甚至半分之差,得不到优,再加上结果与班主任工资挂钩,易造成政教处与班主任之间的不必要矛盾。另外,各班为得高分,劳动委员之间甚至拉帮结派,造成班级与班级之间矛盾。
4、因各班派学生在清洁区天天值勤,势必影响学习;同时易造成值勤学生与別班学生矛盾。
第二年我的做法
改进:1、小组轮流值日变成教室与校园清洁区统一承包给班级每一个学生,即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卫生责任区,打扫与保持合二为一。
2、为了防止学生乱扔果皮纸屑,政教处根据测算规定每班拉最少数量,釆取过秤的方法,若拉极不够最低量,就推测本班学生有乱扔果皮纸屑嫌疑。
3、政教处采取回避制,跨年级检查,同时增加了抽查次数。
反思1、因全员参与,打扫卫生时间大大缩短;因天天打扫,校园卫生明显好转。
2、卫生工具保管良好;甚至学生自己购置或制作了适合方便的卫生工具。
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1、有些走读路途较远的学生为打扫卫生,竞牺牲吃早餐;另外,因学生有事、病或外出参加活动,忘记找朋友帮忙,时而造成"卫生盲区"。
2、因隔天政教处要称各班拉极,增加了政教处工作量;同时竞出现互偷拉极或把校外拉极带进校园充数。
3、虽然釆取回避制,相对公平些,但优秀指标有限,仍出现"少数欢乐多数烦"的问题。
第三年我的做法:
改进:1、管理理念上,我们提出了"尽量不制造不拉极;"从提倡师生捡拉极到不制造拉极,从源头上治理,从堵到疏。
2、班级采用劳动货币制,规定每个学生每周必须获得的劳动币数量,根据劳动强度,劳动时间、劳动难易、劳动环境等对保洁区域次数赋予一定币值,学生可依据自己时间、自己能力等去选择。解决了远途走读学生时间紧问题,解决了学生请假有事问题。
3、给每个学生配置了一个拉极袋,课桌上有钩子可挂。学生可及时处理果皮纸屑,可利用闲暇处理拉极。
4、变评比制为达标制,只要达标即可,解决了恶性竞争。
校园卫生管理三变的启示与感悟:
1、有什么管理理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管理行为,同时师生会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2、你是为管理评比方便修改管理方案还是为方便工作而修改方案?出发点不同结果不同。
3、能不能从冷冰冰制度化管理,走向人性化的制度管理?
4、管理是动态的,某一因子改变可能解决了旧问题,但千万不可勿视会造成、生成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