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提出的第一序改变和第二序改变是一个很简便易用的模型,可以用来解读很多现实中的问题,比如学习。
我们先把学习分为两类,学“知识”和学“技能”,然后分别来分析。
学“知识”
知识(Knowledge),我们通常把它看待成某种可获取、可复制、可传播的信息(information)。
古代,知识(即信息)的保存和传播都受限于介质和手段,只有少数人掌握,于是能够掌握知识意味着巨大的优势。那时学“知识”意味着第二序改变。
在今天,对于知识的学习,如果还停留在仅仅获取和记忆“信息”,就只是信息的积累,当网络和搜索兴起之时,学“知识”已经降格为纯粹的第一序改变。
因此学“知识”关键在于理解,只有理解了,才有机会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去理解更多事物。理解我觉得还算不上第二序改变,可以算是第1.5序改变。
学“技能”
技能(Skill),通常不仅包含知识,也包含具体的应用,即仅仅知道(掌握信息)和理解是不够的,技能掌握与否以是否能正确自如地应用作为判断标准。
技能的学习过程,古今中外都是类似的,需要大量实践,包括一些重复性的练习。这些重复性的练习看上去只是第一序改变,实际上确实是第一序改变,看上去没有什么卵用,但却是第二序改变的基础。即量变导致质变。
可以用体育运动举例,例如网球。(纯粹用来举例,如有数字不合理请忽视)
某人拼命练发球,在发球训练中,原先的水平是发球成功率50%,成功发球平均时速为70公里,通过强化发球训练(第一序改变),各提高了10%,成功率达到55%,成功平均时速达到77公里,但在实际比赛中没有卵用,他并没有展现绝对性的优势(第一序改变无效)。
此时他看了《改变》一书,认为发球训练是第一序改变,要转换思路。但教练让他继续坚持练习发球,半年内他被逼变态苦练发球,半年后,训练数据提升到单日内的发球成功率高达90%,成功发球平均时序达到100公里。
再去参加比赛,基本是发球局一律love game保发(连续四个发球直接得分),等对方发球局失误抓几个机会就能轻松胜出,基本上巡回赛都能杀入8强,排名上升到全球前50,被称为新一代发球机器。这时,第一序改变触发了第二序改变,量变导致质变,在发球水平可以同时维持高成功率及高速时,发球的优势可以碾压大部分同等对手。
在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技能训练中的第二序改变通常不是一下子出现的,也就是,技能训练中很少有顿悟的现象。(反而是知识理解类的学习中存在顿悟的现象,当然有些顿悟也是第一序积累之后的产物)
技能训练中第一序改变不可或缺,国外10000小时理论和凌晨4点的洛杉矶都是很好的例子。
这里有另2个关键细节。
- 第一序改变中使用的方法是否正确及效率是否高非常重要。如果傻练,可能练很久才触发第二序甚至触发不了。但如果方法对头,1000小时也已足够。
- 练习及实践的过程中,是否有意识地不断修正自我。这里可以通过自我观察评估反思纠正错误的,强化正确的。更多时候如果借助专家的辅导和点拨,效率会极大提高。
最后总结一下学好“技能”最关键的三个因素:
-
方法
包括理论框架,练习方法,知识基础等,这是在学习技能之前先要做好的功课。 -
实践
Practice!光说不练假把式!在演讲中,我们强调“Stage Time!Stage Time!Stage Time!” -
修正
学而不思则罔,实践中不仅要自我观察评估,更要不耻下问,请行家、专家辅导点拨,以确保自己走在正确并且最快路径中。
作为一名演讲教练,以上关于学“技能”的思考,来自于我对自己和很多成功学员成长道路的反思,也是对自己教学方法的要求。对于演讲技能的学习,名师只能保证“方法”和“修正”,“实践”只能靠学员自己的投入。当然好的教练擅长让学员更积极、更快乐地去实践 : )
如果你看到这里,举得我说的有道理,不妨点击下面这条(我自己的小广告)
“在行”最具人气演讲教练,2小时教会你演讲方法论,点一下又不会怀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