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微信还是别的联系方式,离生活都太近了。它们镶嵌在我的生活里,像是没有界限的膜。所以,我决定找一个笔友。
有一次在网上随便游览着消磨时间,无意间看到一个邀请笔友的链接。这个链接是好几年前的了,所以当我点进去的时候,对方已经找到人了。
这个邀请的通信途径是明信片。虽然我很少关注邮票明信片一类的交流手段,但这给了我一定的灵感— — 我可以写邮件。不必像微信那么贴近生活,也不像其他软件那样会面向许多人。总的来说,当想到拥有一位笔友,我以为我们的交流方式就会是邮件。
写邮件是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情。
看着邮箱提示自己邮件已发送,会感觉自己完成了一项大的任务,非常具有满足感。
所以我很快在某个社交平台上发布了自己的需求— — 寻找一位通过邮件交流的笔友。我们不必询问对方的真实信息,只需要一个笔名为之交流。
不过三两天,我就收到了回信。我们交换了邮箱,初步达成了意向。并且约定了尽快回复,但没说明具体间隔时间。
接下来我们开始相互发邮件,告诉对方自己最近读了什么书,生活中的烦恼等等。我开始逐渐了解她,也渐渐向她刻画我的模样。
我知道了她是一个家庭幸福的孩子,喜欢烹饪,但不常做。看了许多名著,也很喜欢言情小说。最开心的事情是和小姐妹出去玩了一天。
她是一个和我一样的女生,我们并不相同,却又十分相似。随着我们的交流逐渐深入,我们交流的频率却在逐渐降低。
一封邮件发出,不知道多久才能收到回信。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更加明显,似乎也没有那么期待远方的来信了。
某天从外面回来,我突然意识到我很久没有收到对方的来信了。翻开收件箱,发现我们的交流还停留在两个月前。
那么长的时间,我竟然完全没有想过这个事。热情在我看不见的地方逐渐消磨,而我还在为每天的琐事奔波。
事情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或许是我们的交流途径单一,邮件也不是最日常的交流方式。没有朋友圈的提醒,也不会有当面的交流,似乎遗忘来的就快了那么一点。
不过曾经那些写信的也可以把笔友关系维持得很好啊?我猜测是由于我们之间过于相似,所以之后不那么具有好奇心了。也很难维持对远方的期待了。
除此以外,我们在交流之前就表明不会添加微信或者其他联系方式。和笔友交流到一定程度加深联系的行为相反,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最重要的是,生活中也那么多的娱乐方式,看电视,刷抖音,看小说等等,都比费劲的维持一个笔友要更容易占据我们的时间。
其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不再联系了。远方的笔友啊,好像一直在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