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偶然的机会,今天上午去无锡市中心的一条老街上附近办事,中午自然就到老街上吃饭,那里有许多网红小店,品种多价格平民化,里面的热闹程度自然不比装修豪华的现在都市里的那些品牌连锁店人气差。在这个现在化气息日渐浓郁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日益拔高兴起的城市里,我更喜欢这里的市井气息,附近都是老小区 楼层不高,街道蜿蜒曲折,店铺里空间小而雅,有老无锡人爱吃的各种饭菜面馄饨,也夹杂着带有各种地方特色的如山东杂粮煎饼、鸭血粉丝汤,凉皮,凉面,鸡米饭,盖浇饭,西点小屋等等。一般店铺里简单地放几张桌子板凳,大家随便找个地方做下吃,老板也不怎么招呼,要什么口味的自己及时跟老板沟通,这两天天气突然变热我们本来想吃点杂粮菜煎饼的,那家店铺正在装修不营业,只好到对面不远的小店里吃了碗凉皮,进去老板招呼我们做下,可能是老板娘在吃饭吧,里面就三张桌子紧挨着,我们就坐到里面一点,一进门的桌子上放了一碗凉皮,我们刚做好,一个阿姨进来问:“好了没?”正在吃饭的女人伸手退了一下那个已经办好的凉皮,意思应该是你点的那个已经做好了,一看应该是附近住户经常过来吃饭的老主顾了。简单的对话和沟通,仿佛是一家人,不需要太多的语言,让每个人都感觉到放松心情。
人处在一个竞争相对激烈的现代化都市里时间久了难免会有点压抑感,行走在这种生活气息浓郁的老街小巷里,会有一种卸去盔甲轻松随意的感觉 ,如同回到小时候和父母一起在那个人声噪杂的小街上,到该吃饭时,谁家买什么好吃的了,大家在门口或院子里不经意就看到了;烧了什么美味了,香味飞过墙头绕过树梢随着微风飘到了肚皮有点饿的大人和小孩心里 ,在那个资源匮乏的年代,人们从来没有放弃对美食的研究,大人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做出各种让孩子们抢食的饭菜小吃来。人们更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领里街坊间的亲密度比现在要好很多。大家分享美食的同时分担他人的困难,共同分享彼此的成功与快乐。楼上楼下或是隔壁的见面都有问好,不像现在居住在高层建筑里坐着方便快捷的电梯 ,每天不是开车上班就是在匆忙赶公交地铁的路上,人们普遍都行色匆匆,忙着赚钱忙着陪孩子上辅导班忙着旅游忙着发朋友圈刷新闻刷各种有意思的东西,见面的机会少了,聚会的次数少了,走亲访友的事情也少了,有事发个微信吧,视频聊天吧,说好的改天再聚变成了改年再见了。不知不觉在这个城市里已经生活了十几年了,但最近很少有心情像刚来那会儿到处走走看看聊聊,每天不知道做了些什么,一年一年就这样不经意都成了过去曾经。
也许是年纪增大的原因吃过饭后,我突然跟老公说,过几年孩子上大学了把房子卖了来这边买了一楼或是二楼,感觉住在这里极其接地气,身心放松,生活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