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和理解的重要性与直接教学法的七个步骤
1、什么样的知识和理解最重要?什么样的知识和理解能够带来最高水平的认知理解,得到最佳效果?
答:、教师进行备课、教学和评价的时候,需要考虑三种主要的成就水平:表层知识(用来理解概念)、深层理解(观点和观点之间是如何联系的,是如何延伸到其他理解的)和概念性思维(将表层知识和深层知识转变成能够生成新的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的猜想和概念)。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做出重大的转变,从过分依赖表层知识到降低对其的重视程度,要将教育目的的转变形成深层理解或发展思维能力,达到表层学习和深层学习之间的平衡,帮助学生成功地构建正当合理的有关识知和事实(概念层面)的理论。我们需要的是表层知识和深层理解之间的平衡,最终导向概念性理解。选取能够最大化这种结果的课堂教学和学习活动,正是优质教学的标志。
2、直接教学法的七个步骤是什么?
答:最先提出直接教学法的是Adams 和Engelmann(1996),直接教学法揭示了先表明学习目的和成功标准、再驱动学生朝此方向努力的巨大潜力。教师需要鼓动学生主动发起学习,需要提供很多刻意练习和示范活动,需要提供适当的反馈和多种学习机会。学生需要独立实践的机会,需要在不同境脉下,而不是直接在教授该知识或技能的境脉下,练习学习目的所包含的知识或技能。
我认为直接教学法分为七个主要步骤。
1.备课之前,教师必须对学习目的是什么有清晰的了解。具体说来,就是搞清楚教学之后学生应该能够做什么、理解什么、关心什么。
2.教师必须知道期望的表现的成功标准是什么,以及什么时候学生对课或活动承担什么责任。同样重要的是,学生需要知晓这些表现的标准。
3.需要形成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投入和参与,这是抓住学生注意力的“锚”,这样学生就可以分享他们的学习目的,理解成功的含义。
4.需要指导教师如何向学生呈现所备的课,这里的指导包括介绍如输入、示范等这样的概念、检查学生是否理解等。
5.借助有指导的实践向每位学生提供机会,展示他们完成活动或练习之后对新的学习的掌握情况,这样教师就能提供反馈和按需要做出个别的修正。
6.结尾的行动或陈述要向学生暗示他们到了本堂课中一个重要的点,或暗示他们本堂课已近结束,从而帮助学生组织课上所学,将其形成一幅连贯的图景,巩固知识,消灭存在的疑惑或阻碍,强化学习要点。
7.掌握了学习内容之后,学生开始独立实践,特别是新情境下的独立实践。比如,如果课上要求学生阅读一段有关恐龙的文章再做出推论,那么独立实践就应该是阅读另一个主题(如鲸鱼)的文章再做出推论。直接教学法的支持者认为,未遵循第七个步骤是大多数学生无法应用所学知识的原因所在。
《可见的学习》针对直接教学法提出了两个重要的观点。第一,教师集体备课并相互批判,这种集思广益的力量是巨大的。这就带来另一个问题--怎样构建一个教师愿意互相交流教学情况的学校环境,这不是指交流课程、学生、测验、条件或踢足球,而是指交流他们眼中的“挑战”“进展”以及频期效应和从课堂中获得这些效应的证据”是什么。批判的力量是巨大的,购买事先编好的教案只会削减这个方法的有效性。
第二,设计和评价教案也会形成巨大力量。将教案定义为“关键学习的教学路径”关注的是学生每天从某一部分进展到另一部分的详细学习路径。不同的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起点开始,在相应的路径上取得不同的进展。这些路径应按照学生借以发生学习的多元方式来建立,并留有余地让学生有机会原路返回或尝试不同的路径去获得进展。为了判定教师的教学是否在成功地实施,现在非常需要对教师和学生做出有关进展和反馈的快速形成性解释,以便使学生可以沿着学习路径向前迈进。要求教师既要非常了解本领域的学习,也要针对学生在不同路径上的学习进展开展协作研究。教师既要了解教学的干预效应,也要知道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进展,教师的专业精神正体现于他们对这两者的评价能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