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环绿水,绿水绕青山。在外漂泊了十多年,吟念着小时候的一句顺口诗,终于又重归故里。此番归来,便是就此留下长依山水,不再离开了。踏实地行走在家乡的山山水水中,放眼一望无边的茫茫青山绵延天际,花草苗木苍翠明丽满富生机,少了人在异乡的淡漠与自矜,更多的是陷入了对这个可爱的家乡这片美丽的热土,未来究竟会经历怎样的一种演变的深思。
站立桔园揽胜台,临空远眺,山水环绕,天际茫茫。发古思幽之下,不由地生出两个简单的问题来:汉中究竟何处来?究竟将往何处去?前一问题,轻敲键盘,一搜即知。后一问题,却是一个横垣在每一个关心家乡热爱家乡的赤子心头一个深沉而悠长的命题。
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学院的第一次形势政策课,讲课老师给我们主要讲解了陕西的发展和现状,并对未来做了满怀希望的憧憬。这么多年,我一直记得那堂课的气氛活跃而热烈。当老师讲到陕西的自然条件时,说道“陕北是穷山恶水,关中是缺山少水,陕南是青山绿水”,课堂上一阵哄笑,我们陕南的同学都飘然颇有自得。在课堂收尾的时候,老师提出,我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给她提,以小纸条的形式。我当即拿出一张纸,写出来我的问题“在陕西三地,陕北有煤有油,又是革命老区,资源条件加国家政策倾斜发展自不用说,关中作为陕西的核心地带集中了陕西绝大部分工业与科技产业,又是全省政治中心所在地,其发展也毋须多言。陕南除了青山绿水,山多地少,交通不便(2000年时),如何来发展呢?”
老师面对一桌的纸条,在我交到她面前之后随手拿起来打开读了一遍,然后说这个问题提到很好,不过具体怎么解答我要下去思考一下,之后再回答你。
回答?谈何容易!形势比人强,这个问题在当时的我看来,基本上很难有什么明晰有效的解决之策。然后之后直到毕业,也再没有遇到过这位老师了。多少年来,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心头。经历了一些世事,年近不惑,不愿再去等待。我想从我一个本土知识分子的角度,冒昧地来探讨一二吧。
追根溯源,汉中之地,至少在西周时期就以诸侯封国褒国的身份沐浴在华夏文明的光辉里。褒姒“烽火戏诸侯”在西周灭亡的大幕中,汉中间接地露了一回脸。后来又从属楚秦,纵横家张仪以三百里地欺诈楚怀王之事也是纠于汉中。始皇帝统一中国始置汉中郡。而后历经朝代变迁,始终为国家一级地方行政单位,治所蹁跹于汉康两地。直至元朝,归隶陕西,而后沿革至今。
汉中所在,秦巴山间一盆地,汉江横贯全境,汉中因之得名。因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民生闲逸,故有“秦巴小天府,西北小江南”之美称。汉唐之际,定都长安,经略要点,又在巴蜀。作为地处关中与四川的交通关节,承平时代,茶马古道熙熙攘攘,物资往来络绎不绝,兴旺盛景可以想见。战乱时期,风云际会,将才辈出,雄关险隘,传奇连连,煌煌史册,几番留名。
然而,自唐以后,中国政治经济中心北迁东移,故都衰败,盛况不再,汉中亦归于沉寂。
今日之汉中,辖地2.7万平方公里,人口380万有余,计有汉台、南郑、城固、洋县、西乡、勉县、宁强、略阳、镇巴、留坝、佛坪县十县一区。从地形上来看,北靠秦岭,南倚(大)巴山,中为盆地,盆地面积约占汉中辖区面积的10.2%。这种地形,既有山多平地少的有效利用面积不足的缺点,也有人口生产集中的优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山区民众逐渐迁徙至平坝各地,人口生产生活的集中,对以后的民众生活便利,ZF施政效率都有莫大的积极意义。
汉中之产业,以农业为主,因矿产丰富而有相当的钢铁冶炼产业,又因三线建设,集中了一定的军工航空工业,最后因为基本民生也内生发展了纺织,烟草,食品,医药等轻化工业。虽然本地产业门类多,但总体效益并不显著。眼看在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政策导向驱动下,全国各地项目铺陈大张旗鼓,经济总量高歌猛进,自雄之心声势浩荡,大势当前,守拙自安之古地汉中,焉能袖手旁观甘守平庸,不乘势而起在时代的篇章中留下我们自己的强音?发展依然是硬道理!
不论某地,言及发展,首先要明了自身的特点,优势劣势都要明晓,然后才能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周详策划,以求大展宏图。
汉中优长集于两点,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
论及自然环境,汉中地貌,两山夹一川,盆地嵌其间,山水相依,气候宜人。其所处位置是地球同一纬度生态环境最好的区域,也是中国最适宜人居的地方。良好的气候与生态环境,是汉中实现大发展的先天优势。
首先,秦巴无闲草。汉中地区良好的气候与生态环境以及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是我们做大做强农业的坚实根基。这里的农业指的是“粮林药果渔”大农业。
多年以来,传统农业产业附加值低,作为第一产业一直有被边缘化的趋势。常有靠农业发家之富户,少有靠农业实现发达之地区。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时代又赋予了农业发展新的机遇。
提起汉中农业首先是指小麦水稻油菜玉米等的粮油产业。近年来,由于转基因技术的出现、发展与扩散,ZF对转基因推广的暧昧态度以及民间对转基因的质疑与排斥,使得转基因成为影响中国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话题。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中国的粮食主产区比比皆是。但是在国内转基因泛滥流布与民众对生活质量和健康自然的追求日益强烈的背景下,谁能把握住粮油生产的方向,坚守住拒绝转基因技术的安全红线,谁就能在未来转基因泛滥的中国粮食市场扛起绿色健康的安全大旗。坚守绿色健康品质,将汉中粮食打造形成具有如德国工业制造般过硬口碑的高溢出效益的农产品品牌是汉中农业在粮食生产方面实现高附加值的一条值得期许的可行之路。前景可观,足可期待,但是首先需要地方权力机构的立法保证和地方ZF贯彻执行的坚定决心。
对于果业,汉中地区的柑橘、猕猴桃、樱桃,桃杏,核桃等都品种优良产量可观。同样基于提高附加值的考虑,加强对水果产品的深加工开发,比如制成果汁,罐头,果脯之类的可以长期保存食用方便的产品,都不复杂。至于是引进食品生产商,还是扶持本地食品生产企业做大做强,都是可选路径,不做赘述。
关于林业,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逊雨林”被誉为地球之肺。那么作为中国中央山脉的秦岭巴山地区搞好林业发展维护不论对于汉中小气候还是全国大环境都有着相当深重的意义。而对于林业周边的园林苗木花卉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汉中地区也同样大有作为大有期待。
近年来,随着传统医学的弘扬和现代医学的需求发展,元胡乌药天麻魔芋等药材种植业如雨后春笋如火如荼地在汉中地区发展起来。生产效益可观,富农效果明显,其蓬勃之势,方兴未艾。药材加工生产等企业的发展也稳步前进势头良好。汉中药材种植生产做大做强,亦值得期许。
作为为首都北京地区供水的南水北调中线重点水源保护区,汉中的水系源自山涧清流,自然天成质朴清幽。一方面基于丰厚的自然孕育,另一方面得益于严明的保护措施,所以水质优良,不言而喻。基于清净的水质而生产的粮食产品和水产产品同样质地优良,不可方物。
有一个明显的对比,在每年冬季鱼获期,由湖北等外地运来的淡水鱼与本地汉江一级支流湑水河河水孕育的塘库鱼在质地口感上有明显的差异。个中道理,无需多言。向市场提供具有优良品质鱼类产品,同粮食产品一样,都可以向具有高溢价效应的品牌方向发展。这也是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的一种实际举措。
论及农业发展,美国自然是世界上农业发展最发达的国家典范,其农业工业化生产的方式载誉全球。但就地理条件看,对汉中农业来说真的需要借鉴的却是另外两个不得不提的先进国家。一个是日本,一个是以色列。日本农产品价格高企,中国农产品望尘莫及,时见报端众所周知。这样的局面主要得益于在农产品流通全球化的背景下日本以发展高端农业为突破口,不与进口农产品比价格,与其比品质比口感,在夹缝中摸索出使农业由传统方式向现代高标准农业、精品农业发展的道路。日本科技先进,环保严格,自然环境原始纯净,这是日本精品农业得以生根发展的优势基础。那么同样有着中国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保护区和国家一级濒危动物朱鹮保护区的双重高级别环保加持的汉中地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不发展精品农业岂不是暴殄天物极大浪费?
对于以色列的农业就更值得大书特书了。中东小国以色列以干旱半干旱的沙漠弹丸之地,发展出了举世瞩目的高效农业。在温室技术、节灌技术、奶业技术等方面冠绝全球,独领风骚。业界人士无不叹为观止拍案称奇。可以说,未来农业的发展将由自然生产转向科技引领的工业化生产,以色列发达农业的经典案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榜样。汉中虽没有农业发展资源匮乏之虞,但是如果将丰厚的气候水文等农业资源与以色列的高效农业技术相结合,发展前景简直不可限量。因此,汉中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就是由人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以色列农业的发展就是我们的灯塔与航标。以色列农业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粮食蔬菜畜牧方面的生产上,我们完全可以推广到“林药果渔”领域去。让技术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可观效益,将是汉中农业发展兴衰的关键。
过去,中国和新加坡合作建立的面积庞大规格高企的苏州工业园区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国际合作示范区是我国改革开放中一项具有时代标志性意义的创造性举措。苏州工业园的建设与发展对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和示范意义。那么,有着和以色列友好邦交的我们为什么不能与他们一起在汉中建立起代表中国乃至世界农业发展方向的汉中农业园区呢?如果可行,其意义必将更甚于苏州工业园!
精品农业实现的是农产品高溢价效应,技术密集型农业实现的是规模效应。精品农业和技术密集型农业是汉中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两种可行和现实的重要模式,也是代表着世界农业发展前景的两种重要模式。特别是以以色列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农业更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大方向。两者并行不悖各有前景。汉中农业发展不可不察,也不可不谋。
我深深地期待,在未来的十年里,基于汉中丰厚的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我们只要在农业发展方面加大投资与引导技术转型升级,勠力同心锐意发展。那么汉中成为中国中央地带的一个国家级大粮仓不会是一件多么遥远的事情,在农业生产发展的过程中,汉中也将会成为中国西部乃至全国性的农业技术研究发展中心。斯情斯景,可在远矣?
良好的气候与生态环境做大做强农业的坚实根基,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宜人的山水之地,也是汉中旅游业发展的深厚资源!
所谓旅游主要有三方面吸引游客,一是自然风貌,二则人文古迹,三则风物人情。这些方面,汉中都不缺,而且资源很丰厚。
论及自然风光,南郑的南湖、陈村、黎坪森林地质公园,汉台的石门栈道,留坝的紫柏山,城固的桔园,洋县的梨园,西乡的樱桃沟,勉县的云雾山各个山势浑厚水韵流光,说起人文古迹,汉台的古汉台,拜将坛,勉县的武侯祠,留坝的张良庙,城固的张骞墓几多英雄传奇青史留名。还有那说许多集自然美景与人文风情于一身的青木川,华阳,骆家坝,青水苗寨等传奇古镇,星星点点,散布于汉中盆地的山山水水之间。
至于风土人情,就是指一地的民俗民风餐饮风味。汉中居于秦巴之间,其饮食偏向于川菜菜系,却又有自己的地域风格。其中汉中面皮,浆水面,粉皮,菜豆腐是本地风味中的典范。汉中热面皮红油鲜香,浆水菜酸香合口,粉皮薄透韧劲道,菜豆腐清嫩淡口是汉中小吃具有代表性的个中翘楚。其他如槟豆凉粉、小笼包子、肉夹馍、西乡牛肉干、牛肉面、略阳罐罐茶、宁强辣子鸡、核桃馍、原公杂烩、邦邦面、杠子面、锅贴,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特别是在川菜菜系中,汉中本地在酱肉卤味方面百花齐放各领风骚,是汉中美食中极具分量的一大美味。这众多的本地特有,或者外来引入却已经深具本地化特色的美食,自成一系,平视川陕,是汉中文化物产中的重要组成内容。
山青水幽,小家碧玉,汉中旅游业的发展似乎是得天独厚前景大好。虽然,汉中每年长假旅游热季确实远客盈门熙熙攘攘好不热闹。但是细看街上的外地车牌,还是主要以本省关中的游客居多。实际上,汉中旅游主要还是在西汉高速通达之后,由本省关中的游客以探寻省内美景佳地,把汉中作为陕西后花园的由头带热起来的。出了省,汉中少有知名。这显然与汉中人民发展旅游产业打造全国性的旅游胜地的愿望相去甚远。那么这其中又有哪些因由呢?
一般来说,客人游玩,无外吃看玩三件事。汉中鱼米之乡,饮食丰富,吃没有问题,山清水秀,春华秋实,自然风光可以观赏,历史古城,传奇故地,文物古迹也可一观。玩呢?不说上海的迪斯尼和宋城了,宁夏的沙湖,成都的欢乐谷这种因地制宜,投资门槛不算特别高的娱乐项目直接就一片空白。三驾马车少了一驾,此为其一。
其二,青山绿水,固然很美,但是放眼全国,其实也不算什么特别的亮点。山清水秀,鱼米之乡,全国各地冠以小江南之名的地方比比皆是。比如塞北江南——黑龙江东宁、塞上江南——宁夏银川、塞外江南——新疆伊犁、高原小江南——青海贵得、内蒙古小江南——扎兰屯镇,云南小江南——丽江等等。况且甚至区区“西北小江南”之称,还有天水和安康在争夺。只在山清水秀鱼米丰饶上做文章,想要脱颖而出,谈何容易?
平心而论,汉中山水山青景秀比得过三山五岳?水韵流波压得过九寨漓江?青山绿水固然是大自然对汉中最厚重的赐予,但是只凭山清水秀的优势却并不足以支撑起汉中长远发展的宏景。
缺少名山大川古寺高庭,在省内人看来就近小清新,尚可一游,省外而言,泛泛之地矣。若欲游山玩水,锦绣河山古庭名刹,汉中很难博得一席热地。
其三,云南旅游游的是民族风情,成都的闲适安逸自是有口皆碑,长沙作为娱乐之都也是全国知名,这是一种当地特有的风土人情,情系水土,水土育人。汉中鱼米之乡有的是本地的特产风物,但就是缺少那种特征鲜明的民情文化氛围,所以即使餐饮荟萃自成一系,却也显得有形无神,创不出口碑引不来远客。
对于汉中来说,旅游业可以作为一个重要产业积极推动,但是就目前而言,可预见的前景,潜力展现难有速效,而且国内旅游业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格局,竞争激烈,并且行业景气度受国家整体经济形势影响波动很大,而且这种特征很难改变。所以,汉中旅游业还需要艰难前行,慢慢打开局面。后发太迟,欲速不达。
另外,在论及旅游观光业之余,眼光不妨再放远一些。
山水美景,古迹风流确实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想要让游客不仅仅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一走而过,而是愿意把汉中作为一个度假休闲的胜地,那就需要更深层次的发展策略了。
新加坡人多地少,因地制宜发展成为举世闻名的花园城市。而我们汉中有相对宽阔的盆地平坝区域,人口密度相对较小,可以借助人文地形向田园城市方向发展。在确定田园城市发展方向的基础上,以宜居为宗旨,在自然环境、安全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三大方面努力提高。打造旅游度假胜地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这三大方面的进步和提升。自然环境方面,别以为山清水秀就万事无忧,每年秋冬,严重的雾霾是我们身处其中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如何根治,且费思量。治安环境归根结底来说就是法制环境。法律严明公义彰显,自然海晏河清社会太平。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政府一直在努力推动,但是受制于财力和社会发展水平,我想我们与那些真正享誉国内外的度假胜地应该还有不小的差距。这些都是需要当政者努力提高改进的重要方面,任重道远。
最近,贯穿汉中的西城高铁开通。至此,汉中已经有108国道、京昆高速、十天高速、阳安铁路、宝成铁路、西城高铁,加上未来即将开通的宝汉高速,还有汉中的城固机场空港,作为国家地理中央地带一个连接西北与西南的交通枢纽城市地位已初具雏形。这又是一个其他小江南所不具备而汉中独有的优势。
自成一体的盆地地形,秀美雄峻的山川景致,便捷通达的现代交通再加上中国地理中心的上佳位置,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发展机遇?Switzerland!旅游佳地——度假胜地——会展中心,伴随着发展的步伐,旅游观光业的前景会越来越广阔。汉中如果在旅游度假胜地的建设发展方面能有所进境的话,向全国性的会展中心发展也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所谓会展中心,不仅仅是各种会议的扎堆举办地,也可以像瑞士一样作为各种社会机构的常设办公地。瑞士主国际,汉中可以主国内。不过作为会展中心,除了自然环境好,对治安环境和基础设施水平的要求会更高,特别是交通物流和信息交流方面。
这里特别需要着重强调一点的是,改善提高汉中的各方面环境层次努力提升宜居水平,不仅仅只是为了发展旅游度假会展业,也是为了惠及本地民生,我们的发展着眼点不仅仅是吸引远客,更要首先服务好本地民众。
过去几十年里,汉中作为省内乃至全国执行和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最为坚决和彻底的地区,虽然没有见过相关数据,但是按照人口发展规律并比照东北地区我绝对敢说汉中老龄化问题和趋势也是相当的严重。人口是实现发展的基本条件,留不住人口更遑论吸引人才?只有人口的驻留和人才汇聚,才是一个地区发展最根本的动力。政府致力于民生改善的努力就是在决定一个地方发展的未来。借着提高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机会,改善生活环境条件惠及本地民生,乃是一举两得谋虑长远之计。
最近各大电视台和网上正在热映电视剧《猎场》,这里不提其中剧情如何,单从全剧设定的主场地,不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而在普通省会城市杭州,我感觉到了一个明显的信号。那就是杭州在我们国家版图内,其城市地位正在日益凸显。之前随着我国电商的飞速发展,作为阿里巴巴总部所在地的杭州已经抢过了北上广深的风头,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经济的中心。我在想,杭州的发展和作为我们是否也可以畅想一二。假如汉中进行更深层次的经济体制改革创举,推出堪与被称为“中国开曼”的霍尔果斯口岸相媲甚至更有开创性的税收优惠政策,那么作为地理位置更优越交通更加便捷的汉中,成为一块投资洼地,那又是怎样一幅光景呢?也许,这就是一个考验ZF手段、决心和魄力的机会。
言毕自然条件,再谈人文资源。如前所述,山清水秀物产丰美是汉中的基本特点,也是先天优势。但放眼全国,具有这种特征的地域不算稀罕,因此这些也就算不得汉中发展的核心优势。能够推动实现汉中大发展的根本性优势所在,且需我们悉心发掘。
2017年8月21日上午,巴西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落下帷幕,中国队夺冠。就在举行颁奖仪式时,观众席上一位穿黄色衣服的男子打开了一个红底黄字、写有“两汉三国,真美汉中”的横幅,横幅上同时配着蹩脚的英语译文。
这名观众据传为汉中市球迷协会会长,此次自费去巴西看比赛,并作出如上举动。事件一出,舆论沸腾。褒贬皆有,各执说辞。
其间,多有网友指出,《奥林匹克宪章》明文规定运动场馆内不得进行广告宣传活动。如此来看,黄衣人李先生确实明显违规。面对各方媒体质疑,本地媒体多有窃喜,自媒体上则群情激昂委屈万状。
这种以出位博出名的幼稚举动以及本地媒体民声自怨自艾的反应来看,确实反映出来汉中人民谋求出镜显名急不可耐的躁动心态。同时也将那种中国人式的小聪明一表无遗,其浮躁冲动不智让人叹息,而事后楚楚可怜万分委屈之状又让人诞笑。
这里不高谈规则扣大帽子,我只想问两句。奥运现场国际场合横幅宣示诉求确有惊爆眼球之奇效,那么那些海外敌对势力为何未见有为,是出镜人比那些势力都聪明么?而如果场上有敌对分子也不管不顾如斯动作,出镜人又如何自辩?汉中又如何自处呢?此事淡化处理而终,个人以为实属侥幸,倘若沾沾自喜,迟早万劫不复。
在网友对里约奥运横幅事件的吐槽中,有一条让我印象深刻。“两汉三国,是什么鬼?”
“两汉三国,真美汉中”是汉中市最近几年定调的旅游文化宣传词。说实话,毫无美感,不知所云。与电视上全国各地耳熟能详的旅游宣传词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首先“真美汉中”与“大美榆林”、“陕西最美是秦岭,秦岭最美是商洛”大家都在“美”字上干嚎,那么哪个更美?远的不说,就看看比邻而居一江共饮的安康市的旅游宣传词“秦巴风情,汉水神韵,金州美食,绿色安康”,其用词意境层次分明高下立判。
旅游宣传词代表着一个地域的直观形象,通过旅游宣传词也可以窥探一地的文采风流。好的宣传词应该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含蓄隽永美意自现方为佳境。面对“诗画江南,山水浙江”、“锦绣潇湘,快乐湖南”、“晋善晋美”、“七彩云南,旅游天堂”、“好客山东欢迎您”等色彩鲜明特点突出的旅游宣传词,我只能默默地移开目光……
再看“两汉三国”。说实话,汉中在楚汉争霸西汉肇兴时是曾风光一时,但是东汉呢?和汉中有多少牵绊?至于三国相争兵火连连,汉中的戏份也是有限。要说三国演义中的核心重镇,荆州无疑比汉中有资格的多。说实话,对作为中国君主专制时代第一个发展高峰的大汉王朝,最能体现两汉辉煌的是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而三国争雄,征战不休,虽说能臣辈出猛将如云,英雄传奇脍炙人口,但它最终孕育出一个暗弱的晋王朝,虎头蛇尾,意义大减。而经历千年的大风大浪,特别是近百年坎坷跌宕的悲戚国运,三国事迹对现代中国人的历史及文化意义已经很浅淡了。而把汉中和三国时代捆绑在一起,让三国纷争作为汉中市的主要文化名片来宣传推广以提高知名度更是缘木求鱼让人无语。
探讨汉中的人文资源,或者更准确地说追寻汉中自身的文化价值,我们需要追根溯源细细梳理。
古人认为天(银)河落地而成汉水,汉水孕育而有汉中。高祖刘邦自汉中勃兴,定鼎天下而号曰“大汉”。从此,汉中不仅成为中国第一个古典时代文明高峰汉王朝的龙兴之地,更是通过这个由此发迹的王朝的文治武功声势威名将“汉”这个字深深地烙印在中华文明的基因里。后世万代以“汉”而高度认同凝聚成族,累世相继代代传承。可知,作为国家主体主流的汉民族和汉文化的源流所在,才是汉中最核心的文化价值。而取“汉朝龙兴地,三国烽火城”的历史遗迹来昭而广之,实在是舍本逐末买椟还珠的短视之举。须知,汉中之“汉”乃千年传承之汉,非止一朝一代之汉。
当今时代,经济文化全球化交流方兴未艾,世界范围内,民族文化价值日益凸显。在中华民族历经百年跌宕涅磐重生昂首向前,文明复兴百事待举的大背景下,汉文化及中华文明的复兴无论对世界还是对我们国家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伟大价值!
国家的复兴,离不开文化的复兴,国家的强盛,同样需要文化的昌盛来支持。
复兴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既要看到历史大势具备全球视野,也要脚踏实地积圭而行。从汉中所在的历史地位出发,既然华夏文明是从汉中开启了一个远超以往的全新国势和文明的全盛时代,那么大时代背景下今天的汉中又该有着怎样的定位和作为呢?
定位。
作为有着相当历史人文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汉中应该理所当然地吹响汉文化汉民族精神复兴的号角,当仁不让地扛起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明复兴的大旗,矢志成为汉文化民族精神复兴的一个重镇。但是,特别要强调的是,这些憧憬设想的实现,其基础绝非只在宣传与包装。只有经过踏踏实实的文化研究,取得至少全国范围内学界认可的学术成果,使汉中成为在国内乃至世界上有一定影响力的汉学研究中心,才是定位实现的基础。
在进行汉学中心建设之前,有两个概念需要事先厘清。首先,汉乃国之主体,汉民族文化乃国之主流,汉学即为中国学,此为国际公认。其二,很多汉中人都自称汉中是汉民族的发源地,这种说法言过其实。汉民族如果追根溯源,其形成应该追溯到我们的人文始祖炎黄二帝,他们的部落才算是汉民族的源头。而这主要发生在黄河流域,与我们汉中关系不大。从文化角度来看,也是同理。至少在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争鸣于世各展风采,作为汉文化前身的华夏文明在那个时候已经发展到相当成熟的程度了。所以,汉中并不算汉民族和汉文化的发源地。而是华夏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在汉中这里烙上了“汉”的深深印记。汉中可以称作“汉”这个名号这个称谓的源流地。既是汉朝龙兴地,也是“汉”这一概念的源流地,华夏文明在汉中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自此汉中与汉民族紧密地相连融为一体休戚相关祸福与共。
也正是基于这种深厚的历史联系,我们汉中才具有名正言顺建设汉学中心的学理依据,这是其他普通城市所不具备的历史人文优势。
这里还需要强调一点,学术研究任重道远枯燥漫长,但这却是我们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奠定夯实历史文化重镇地位的必由之路。我们都知道当今时代,包装宣传是扩大影响的一个高效手段,比起学术研究提升影响不知道快到哪里去了。但是名声一事成于浮躁也必将败于浮躁。况且在全国各地都在大搞短平快的包装宣传以造声势的情况下,汉中致力于包装宣传是否能达成名噪一时的宣传效果还未可知。但是过于专注和寄望宣传包装,反而会冲淡和分散务实工作的精力和物力。
那我们需要怎么做呢?
首先,开启、深入并加强对汉文化的研究。我认为可以从四个论题作为方向切入研究。首要厘清的问题就是华夏文明从起源如何发展演变成后来形成稳定族群的汉民族及汉文化。汉中在汉民族形成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理清这个具体的历史脉络,对奠定汉中作为汉家源流的历史地位有着提纲携领的核心意义。其二、汉文化的基本特征及主要内涵。汉民族及其文化延续千年而不衰亡且族群版图逐步扩大,其核心力量何在?其三、汉民族汉文化的形成对后世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其四、以汉文化为基本内容的古典中国文明如何在与现代世界文明的交流中借鉴融合以实现复兴与发展。
这四个问题都有着深刻的内涵与价值。是汉文化乃至中华文明复兴必须直面和明晰的实际问题。治史是为治世,历史不是冷冰冰的文物和遗迹,它记录着民族的过去,昭示着国家的未来。对这四个问题的研究的深度,在某种程度上也将决定着我们传统文明复兴的高度。同时,我也深信,对这四个问题的研究也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容。这将是一项对现在和未来都有着长远影响的持久工作。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在对汉文化的研究中,我们要善于利用汉中本地汉代文化遗迹众多的自身优势,可以以汉代文化研究为切入口和具体方向,深入对汉代史的研究探索,争取以此方面的研究优长来奠定汉中作为中国汉学研究领域一个重要中心的学术文化地位。同时这也是提升汉中历史文化氛围,强化汉中历史文化名城地位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汉中文化发展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二方面,重现并弘扬古典汉文化。作为汉文化的源流所在地,汉中完全可以建起一座汉文化主题公园,深入充分地展示汉文化的风貌。考虑到华夏文明博大精深,全景展现未免大而无当,取其精粹展示足矣。比如,汉民族的形成,汉字的演进,古代官制度演变,古代礼制的风貌和内涵。特别是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等日常起居及婚丧嫁娶等传统习俗礼法的古典形态和演化发展。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作为华夏文明外在形象的衣冠服饰,也即汉服的发展演变及分支流派。
服饰是民族文化最直观的外在特征,它既是民族文化的一个载体,也是民族精神风格的集中体现。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的汉服,对于华夏这样一个重视衣冠礼法的古老文明,其复兴有着象征中华民族文明复兴与民族精神重振的双重意义。个人以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方面的追求也必然逐渐觉醒。寻根问祖,缅怀先贤,正本清源,承前启后将成为不可阻挡的精神需求与文化潮流。这一切,都昭示着代表汉家文化复兴的汉服的复兴将是大势所趋。作为汉家文化的源流之地,我们汉中能否顺应民族文化复兴的历史潮流,凭借天时地利,在汉服的标准化与现代化中有所作为拔得头筹,成为汉家文化再次振兴的策源地,其无论是历史意义还是现实价值都功莫大焉!
衣食住行之食,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精艺博雅。其既是祖先先贤为我们留下的文化宝藏,也是中国少有的从古至今一直冠绝世界的生活技术。个人以为,为传承弘扬传统文化计,以严谨纪录片的形式,将传统的八大菜系内容无分巨细完整准确地表现和记录下来,这在继承先祖们饮食文明精粹的同时,也必将成就又一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听说,传统经典的鲁菜菜系日渐式微,发掘拯救刻不容缓。汉中如若有心,扛起复兴传统文化精粹之大旗,采取商业化运作,立项引资聚力而为,力行此一盛举,何尝不又是一传世之功?
当然,此为远景,虑及汉中当前之经济发展水平与商业策划实力,可先从本地乡土饮食文化入手。以精良之水准,制一部《舌尖上的汉中》,既可为方志乡土文化建档,又可为旅游宣传添砖加瓦。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衣食住行之住,广义即为建筑。建筑是民族文化除衣冠服饰之外的另一重要载体。汉派建筑古朴大气庄重和正,立中国传统建筑之基调,卓然而存,气象天成。汉文化主题公园以汉派建筑为定调自不待言。作为兴汉故地,我们可以考虑在本地现代建筑中有机融合汉派建筑的风格元素,甚至在以后的城市规划中效仿日本古奈良建立仿长安一条街,或者当今之西安西大街仿古一条街,在汉中城内建仿汉一条街。以期在现代化生活中有限地展现出古汉风韵的一瞥惊鸿。此外,在今后新建的建筑中倡导鼓励有机融入汉式建筑的风格元素,这样,随着城市的发展,汉中将慢慢显现出越来越浓厚的汉文化气息,古风古韵处处可见,潜移默化涵养民风,意义不言自明。
衣食住行之行,即为出行交通,古代骑马驾车与现代交通技术相去甚远,从日常生活来看,并无复兴的价值。若将“行”引申为行止技艺,以传统六艺实之,则亦大有可为。传统六艺,礼、乐、射、弈、书、数乃古代学子所需学习掌握的六种技艺。六艺在古代有拓展人的思维技术能力和陶冶人品性情操的重要功用,与古代人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了古人讲求实际,积极向上的生活追求。通过各种技术方式,完善地展现古时六艺的真实风貌也是汉文化主题公园的一项重要内容。
复兴汉文化非一朝一夕之功。只是冷冰冰地静态展示高度还原汉家文化的诸形物,让游客一逞耳目之鲜,以复兴汉文化之目的观之,恐收效有限行而不远。何如比之宋城,身处古时街肆,动态感应风情?再比照曲阜有祭孔大典,天坛有祭天大典,黄帝陵有祭祖大典,我们汉中何不以汉家婚俗祠堂祭祖等寻常百姓生活仪典为主题展示汉家礼制习俗热邀公众参与的体验活动呢?袭一身汉服,慕先人之风采,问祖归宗,魂灵有依,复兴汉家,舍我其谁?如此,汉文化主题公园可正式取名为汉风游就园。只须匠心构置,必将蜚名当世。
其实,还原展示古典汉文化并短暂动态体验,对复兴汉文化之宏旨仍杯水车薪力有不逮。唯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将汉文化的基本元素有机融入,并习之如常持之以恒,则传统文化之复兴才能有所期望。在现代文明生活中,如何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日本堪称典范。而我们汉中市与日本出云市曾结为友好城市,那么在现代社会生活里如何保护弘扬传统文化这个论题上,加强两个友好城市的文化交流与借鉴学习就有了非同一般的意义。
汉文化的复兴是当前汉中实现长远发展的最大的机遇。而汉中在推动汉文化发展方面,仅仅是建立一座汉风游就园,再加上周边的诸葛古镇,魁星园等传统文化展示园地,也并非大计。个人以为,唯有将复兴汉文化与现代商业产业相结合,依托汉中市丰厚的汉文化历史资源,形成一个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才是汉文化持久复兴发展的良性道路。这就是汉中市文化发展的第三个重要方面,汉文化产业。
在这一方面,近二十年来,弹丸之地的韩国以音乐影视为主打的文化产业异军突起,特别是影视携东方传统文化之魅力,将韩流席卷东亚东南亚,风靡一时势不可挡。而另一个东邻日本,动漫产业发展成熟蓬勃自成一系,亦风行东方长盛不衰。这两个成功的范例或成为汉中文化产业发展的样板和标杆。
在欧洲,足球被称为无烟工业,那么在亚洲特别是在东亚,文化产业也同样是无烟工业。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如今的日韩都非常好地诠释着这一论断。作为民族魅力与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文化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前景大光。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必然带动汉文化氛围整体提升,而这种带有民族特征和古朴色彩的文化氛围自然就会成为汉中民风人情的一项鲜明特征。而这种特征鲜明的文化氛围必然会对汉中旅游的发展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说到文化产业,很多人会以为不过是吹牛逼瞎扯蛋,此实为粗鄙之大谬。以熊猫为例,汉中与四川皆有熊猫,但在汉中仅佛坪县有一个对外展示的饲养园熊猫谷,汲汲无名少有人知,若非专往,汉中之大感受不到熊猫的存在。而四川则不同,漫步景点熊猫形象周边制品的布偶衣帽随处可见。而四川对外宣传材料中,熊猫是一个重要角色。可以说在中国,提起熊猫就会联想到四川,熊猫已然成为四川旅游和四川形象的一张名片。再看美国,本身并不出产熊猫,但动漫巨头梦工厂却依托中国传统文化创造出一个憨态可掬敦厚勇敢,堪称动漫发展史上又一经典形象的熊猫大侠。风靡全球,家喻户晓,好评如潮,票房可观。然后又将其系列化,持续开发。
对《功夫熊猫》的巨大成功,我最感慨的是,故事中对中国文化主要是道家文化的深刻把握,以及故事铺陈中的处处禅机让我始信汉学在国外一说。《功夫熊猫》既是一次商业电影的成功,也是美国文化实力的一次完美展示。强大的文化创造力就具有点石成金的魔力!
近年来,《琅琊榜》《三生三世》等国产古典影视所产生的轰动一时的文化和商业效应也在昭示着传统汉文化蓬勃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影响力。
在过去,绍兴为天下官衙提供师爷,宁波为世人提供裁缝,山西为社会提供票号经营人才,四川人一把菜刀走天下,为全国各地提供餐饮服务,温州人满世界游走,拓展商业声名远播。那么我们汉中又能为当世提供什么呢?除了绿色农产品外,依托丰厚的汉家文化底蕴,为传统文化产品提供文化创意与技术支持人才是一个可资选择的方向。
文化兴盛既是魅力,也是实力。不愿默默无闻,期与大城比肩,扬长促短,文化先行,或许就是前景。
小城时光,岁月静好,沉寂太久,或成自然,但时代发展,万事变迁,固守自安,恐已很难。古语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直面现实,汉中远虑近忧兼有之。汉中盆地,两山夹江,水力称沛,雨雾霜雪,自成循环。一日,汉水北抽绵绵不绝,水量缩减生态陡变,时日愈久变端愈巨,末局如何实不堪言。此为近忧。远虑者,亦因水而起。2016年8月,有新闻消息传出,陕西将筹建核电,汉中为重要选址地。此话一出,汉中一时哗然,网上坚决反对之声沸沸扬扬。兴建核电影响深远,此间利害毋须多言。依照往例,新闻消息既是放风,也是前奏。虽浅言辄止,亦弥足警醒。
有人乐观表示,汉中为首都水源保护地,兴建核电实属杞人忧天庸人自扰。我自苦笑,真是太看得起自己了。没有汉江这口水,北京发展实无大碍,挟京自重的免死金牌既然挡不住引汉济渭,也必然拦不了核电落地。除非汉中在某一天发展到如某一关键人物在某一历史性重要关头所言“中国永不放弃山东有如西方永不放弃耶路撒冷”之不可取代不可或缺的国家历史文化核心地位。否则,前景堪虞!
犹太人流落世界,生生不息,坚守千年,终复其国。民族文化魅力折射出来的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独步寰宇彪炳古今,功成千年名垂万载。在当前世界各种文明冲突碰撞空前激烈严峻的大时代下,我们中华民族要想牢牢雄踞东方屹然长存,复兴传统文化之力量,振兴民族精神之魂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时代大势当前,坦然扛起民族文化复兴的大旗,不仅是作为汉家源流地的汉中实现自身文化价值的历史使命,也是汉中全身长存的必然选择。
综而言之,个人以为汉中发展之未来在于竭力推动农业产业和文化产业两大产业基柱的大踏步发展。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引导支持或招商引资发展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品牌效应的产业经营实体,并走上稳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道路。从而提升汉中的经济文化实力及广泛的知名度。最后倚靠一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在未来国家行政区划改革中,适时申请争取独自或联合周边地区升格为省级行政区建制,恢复自秦代以来历史长河中长期的一级地方行政区的政治地位。此才是汉中实现自主发展稳步前进的核心要务!何去何从,值得每一个关心汉中发展的人深思。
山灵水秀,汉家源流
千载古郡,韵领九州
千言万语,诉不完乡念深深,
万语千言,道不尽家国情重。
祈中华之永昌,愿汉中可长盛!
北山渔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