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我的房间,她应该先敲门的,难道她不应该尊重别人的隐私吗?”因为婆婆没敲门进入了她和老公的房间,她和婆婆闹的很不愉快,并因此和老公闹到要离婚的地步。
“结婚这么多年,他们家人应该了解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不是那种特别难以相处的人,就是希望他们能尊重我,难道这点要求不应该吗?”年轻的女孩一直气愤难平。“今年就不应该住到她们那边去。”
“您来评评理,难道冬天不应该住暖气房吗?这么冷的天,孩子才1岁,我们这边没暖气,父母那边暖气十足。他们心疼孙子,想让我们过去住,难道和父母一起住不应该?有错吗?”女孩的丈夫在一旁也表达着他的不满。
这对年轻的小夫妻在各自的立场上,相互指责对方对自己的不理解,怎么也想不明白明明曾经那么相爱,怎么结了婚就渐渐变成这样了呢?
仔细听完他们的对话,有一个词频频出现……
在信访大厅,听上访人叙述上访的原由时,有一个词也会频频出现。
“那堵墙本来就是我们家的,他家盖房子给扒了后,应该给我重新垒墙。”“那棵树长在我们家的院子里,应该是我们家的,他凭什么去给卖了!”“我们是村里最贫困的人家,政府应该先考虑我们的情况,凭啥先帮扶了他们家。”
从夫妻关系到亲子关系再到各种近乎偏执的诉求,“应该”这个词频频上榜!
一位母亲说“他学习那么差又不知上进,我不都是为了他好,他难道不应该听吗?”一位父亲说“现在社会这么复杂,变化这么快,给她办那么多辅导班,就是为了她以后能够独立,她应该理解我们的良苦用心!”
“应该”,一个本不带任何色彩的词汇,背后却是诉求人一种强烈信念的驱使。抱着一种“应该”的信念来和世界打交道,必定会遇到强烈的阻抗!
人们往往忽略了世界本来的样子,而执意去寻找世界“应该”的样子。忘记世界本没有应该,只有本来。所谓的应该只是千百年来文化、习俗、舆论、人为规则约定而已!是为了实现自我利益而自我构建的信条,是潜意识为推卸责任而自动选择的自我防御,因为只有“他们应该”但他们没有做到,自己才会愤怒伤心远离或者做出种种行为,和自己无关,自己是无辜的!
“我这么优秀,他应该爱我。”“我一直对他这么好,她应该感恩。”“他是我儿子,就应该听我的。”“我为这个家为他付出了一生的心血,他应该回报我!”“她不应该站着那么大声和我说话,语气应该温柔一些。”“我为单位付出的最多,领导应该看到,应该提拔我!”
应该吗?
真的应该吗?
你为什么认为应该呢?
如果不应该你又能如何呢?
如果没有应该,你认为本来是什么样子呢?
我对年轻的夫妻问了五个关于应该的问句,并把同样的话让对方来说一遍听听,他们的信念受到了质疑和挑战,部分认知开始塌陷。
人们往往认为别人都应该尊重和理解自己,应该记得自己对别人的好,记得自己曾经辉煌的成就和对他人对社会的贡献,应该看到自己的付出和不易,看到自己的优秀和才能。
可偏偏发现,别人总是那么让自己失望!
因为,他人应该而没有做到,他们就是错的,我总是对的那一个!
当一个人执着于外界或别人的错误时,其实他在幻想外界或别人改正,为他的不如意负责,而不是自己为自己负责。
受害者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让自己可以躲避在这个模式的背后,心安理得的不成长,不进步,不负责。
我都这么悲惨了,我都这么冤枉了,我有什么错?
其实,别人喜欢你尊重你很难得,不喜欢很正常;孩子听话很难得,不听话很正常;政府帮扶你很难得,不帮扶自己想办法改善;别人爱你要珍惜,不爱你自己去反省!别人帮你对你好要感恩,不帮自有他的原因!
明白世界没有应该,只有本来;没有对错,只有是否认同;没有绝对,只有相对;没有恒常只有无常。如果能够觉察意识到,所有的应该只是一种不合理绝对化的要求,就会心下坦然了!
世界,没有应该只有本来,你心心念念要的的那个应该,其实只是自己想多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