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读三国演义故事学做人做事人生智勇胆识(第2章)
张宝就马上披发仗剑,作起妖法。只见风雷大作,一股黑气从天而降,黑气中似有无限人马杀来。玄德连忙回军,军中大乱,败阵而归。
张宝会妖法?这是不可能的,纯属卜虚构。
刘关张打败张宝之战的智谋战术
玄德听令,拨关公、张飞各引军一千,伏于山后高冈之上,盛猪羊狗血并秽物准备。
张宝见解了法,急欲退军。左关公,右张飞,两军都出,背后玄德、朱儁一齐赶上,贼兵大败。
这一战,刘关张仍然使用的是诈败诱敌深入,进入埋伏包围圈的智谋战术,打败了张宝军。
张宝如果不盲目追击,就不会中埋伏打败仗。
朱儁/刘关张打败赵弘、韩忠、孙仲之战的智谋战术
儁遣玄德、关、张攻城西南角。韩忠尽率精锐之众,来西南角抵敌。朱儁自纵铁骑二千,径取东北角。贼恐失城,急弃西南面回。玄德从背后掩杀,贼众大败,奔入宛城。朱儁分兵四面围定。城中断粮,韩忠使人出城投降。儁不许。玄德曰:“昔高祖之得天下,盖为能招降纳顺;公何拒韩忠耶?”儁曰:“彼一时,此一时也。昔秦项之际,天下大乱,民无定主,故招降赏附,以劝来耳。今海内一统,惟黄巾造反;若容其降,无以劝善。使贼得利恣意劫掠,失利便投降:此长寇之志,非良策也。”
朱儁使用的是声东击西的计谋,先令刘关张佯攻城西南角,自率主力攻城东北角,让对方首尾不能顾。然后又使用了围城围而不攻的战术智谋,让对方断粮,不战自败。
说明了赵弘韩忠的无谋,也说明了孤城不可守,否则被敌人包围就可能陷于绝境。应当弃城打运动战。另找其他易守难攻的地方做根据地。
朱儁拒绝了韩忠投降,因为投降可能是假的,接受投降可能弊大于利。敌人有利时就反叛,不利时就投降,这种投降就是假的,就是敌人的策略,同时为了防止敌人假投降,投降后必须把对方的队伍打散/改编/整编,对投降方化整为零,改变对方的指挥系统,改变将帅,不能让对方原样不动,不能让对方仍指挥原班人马。否则对方一有机会就可能重新反叛。例如张秀第一次投降曹操心就不诚,后因婶娘与曹操同居,就反戈一击,曹操差点丧命,给曹操造成重大损失,吕布也多次假归顺,一有机会就脱离独立。
玄德曰:“不容寇降是矣。今四面围如铁桶,贼乞降不得,必然死战。万人一心,尚不可当,况城中有数万死命之人乎?不若撤去东南,独攻西北。贼必弃城而走,无心恋战,可即擒也。”儁然之,随撤东南二面军马,一齐攻打西北。韩忠果引军弃城而奔。儁与玄德、关、张率三军掩杀,射死韩忠,余皆四散奔走。
小说中把打败韩忠归功于刘备的计谋,实际上是朱儁的计谋。先包围敌军,然后在一面撒围,诱敌逼敌从撒围处逃跑,然后在敌人逃跑的路上设伏包围圈,然后歼灭敌人的战法计谋。这就是围城必阙的计谋,这种计谋适用于不宜坚守的孤诚。不适用于可长时间坚守的城池。
韩忠如果是有智谋的将军应当会看到这一步,因此防止被敌人围困在孤城之中,不应当死守孤城,而应当打运动战,在运动中寻找战机,打埋伏包围战,才能消灭敌人,同时才能防止被包围被围困被伏击被歼灭。
说明孤城不可守,也守不住,还不如主动撤退,不能看重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战胜消灭敌人更重要。
说明了黄巾起义军缺乏能征善战的勇将智将将才帅才,缺乏高明的智囊团。是一群乌合之众,战斗力很差。能征善战的人才基本都在政府军及军阀一边。说明当时的豪杰能人人才贤人智谋之士都不认同黄巾起义,基本都站在黄巾起义的对立面反对黄巾军,这也是黄巾起义失败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