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20岁迷茫的你
【什么是迷茫】
迷茫,顾名思义,就是前方一片迷雾,找不到方向。
这两天突然我的小侄女找我,跟我说她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让我开导开导她。
和她聊了一番,绕来绕去,最后还是先充电!
整体交流下来,特别顺畅舒坦,问起她怎么不早点找我帮助,她回答:“觉得丢脸”
与其说是觉得丢脸,本质上还是身边的朋友,家人不能给她治愈。或许担心说出去会遭受各种伤害和打击。
当一个人遇到坎坷,最终让她选择自己承受,是因为寻找不到外在的帮助。
因为恋爱感情受挫,让她最近失去了复原力。
什么是复原力?就是你在逆境的时候,你能够去客观的考虑问题的发生的真实原因,然后能够拥有非常强大的逆境适应的能力。
所以,决定一个人能够获得成就的是他自己的欲望和学习能力。
就是你不要把你的懒惰甩锅给你的原生家庭,即便你小时候,没有那么多的问题,你很幸福,但是你很懒惰,你长大了,照样不能够获得你满意的成就。
20岁是一个花样的年纪,很多学生正是高中毕业,对自己的人生规划还很不清晰,有时甚至是迷茫的,下面给大家一些建议。
其实迷茫是不分年龄的,多少岁都会有困惑、迷茫的时候,迷失自我很正常,人们即使有人生规划也往往不会按照规划去做。尽管人生会有很多插曲,但是,我们年轻人的人生轨迹大体一致,只要大家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就不会一直迷茫。
20岁,我们见的世面少,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有限,还不适合自己去创业,因为创业成功率极低,但是也不排除有成功的人。曾经马云建议20岁的年轻人先工作,跟着别人干,积攒经验,30岁再开始创业。
我们迷茫时,先要静下心来,对现在自己的状态进行反思,考虑一下自己未来想要干什么,从事哪个行业或者学什么专业,想找一份什么工作。然后现在就做好准备,提前为自己的人生做好规划,一定要把握好方向。
【20岁迷茫了该做些什么】
20岁迷茫的时候,我们可以多读一些书来找寻方向,找到书中的灵感,在书里得到启发。我们之所以迷茫,是因为对这个世界知之甚少,不了解世界上很多新奇美妙的事物。
如果我们对世界探索的更多,知道的更多,就会发现自己很渺小,有很多东西想要去发掘,不想再当井底之蛙,想要走出去。“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当我们接触到不同层次的人,挖掘到更甚领域知识,就会有兴趣更深入地去挖掘与研究,就不会再迷茫了,到时候方向自然就明了了。
如果你已经有了一份工作,而且你正在经历着瓶颈期,那么你可以试着从这几个方面去思考,这个行业的发展史、这个领域的顶尖或者领袖人物、你在这个行业做是否可以随时跳槽到更好的公司、以及你对这个行业未来发展的前景的预期等等。
20多岁,你迷茫又着急。你想要房子想要汽车,你想要旅行想要享受生活。有人说,你那么年轻却窥觑整个世界,你那么浮躁却想要看透生活。在这个急功近利的年代,你希望趁早成名,及早成功,可是这真的好吗?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到那个人身边去。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幸运,但这句话或不只关乎职业生涯,也关乎生活智慧。人们容易放大眼前的痛苦或成就,跟年长却开明的前辈交流,他们一望便知你正经历怎样的阶段,现在绊倒你的,不过是一颗螺丝钉;你愁肠百转看不穿的,或许是他们也曾有过的迷茫。
在18岁—23岁那段时间,你青春张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激情,好奇,与探索。你无所畏惧又恣意张扬。你看了太多成功的案例,你听多了太多成功的演讲,你被打了无数的鸡血。你野心勃勃、精力充沛;你狂妄自大,对自己在外形和才华上的优势得意洋洋,你向往声名、金钱、漂亮姑娘的长发。
可你才20岁。
所有的名人书籍、讲座都告诉你,一个人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能做成事情。时至今日,无数同龄人的文章、微博里,在大受追捧的出版物里,还充斥着类似观点,甚至已成为带有反成功学意味、带有天然“正确性”的话语,大受“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思想青年认同。
【读书有没有用】
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
读书能让你由世界之大看到自己的渺小,让你在思考过程中体会到由心的孤独却不会寂寞,让你对世间万物的存在充满好奇与敬畏,让你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懂得体恤共情,这都是它的有效功能和意义所在。
书籍的好处在于,困囿于现实,你身边是不可能结识像书里那么多优秀的人的,因为有些写书的人已经死了,唯有思想流传了下来。
然而,书籍给了你一条接近他们的途径。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往往是片面的、成点状的,你可能会因为一两次经历而顿悟出一两个弥足珍贵的道理。但很快,像以前很多次一样,激动了一两天,你马上就忘却了,以前该怎样还是怎样。
原因在于,他们只是你脑海中零散的存在,并没有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支撑着你,形成你的信仰。
而书籍给你的是系统的知识归类和梳理,它将所有的点连成一个面,进行系统的归纳。书籍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梳理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而这些,并不是经验所能代替的。
不仅如此,书籍还能带给人经验的补充——一个人不可能经历多重的人生。然而书籍可以,你看历史、看人物传记,能看到多彩多样的人生,从而总结出一般的规律。
不读书所产生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盲目地信奉经验主义,觉得经验能至高无上。你想想看,有什么比我亲身经历的更弥足珍贵吗?只有我亲身经历的,才是适合我的,书本上的东西都是死的,而我的经验是活的。
一个不爱学习的人,通常也不怎么虚心。所以很难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你就不要期望着他们会改正错误什么的了。他们以为是命,其实很多原因都是自己所导致的。
如果多读读书,别的不说,这个社会将少掉多少不必要的争执和吵闹。
其实他们并不是不爱读书,只是懒、浮躁、耐不住寂寞。比起一个人费力地一行一行地阅读,他们更喜欢跟一群人坐在台下听别人讲故事给自己听,哪怕是花上点钱。
一个人懒,就通常会对自己的行为作出一系列的合理的解释,比如——“读书无用论”。
所以,我觉得当这些人读了一些书以后,再过来讨论“读书究竟有没有用”这个话题会比较好。
【写在最后-总结】
大多时候活得不快乐的原因是:既无法忍受目前的状态 ,又没能力改变这一切,可以像只猪一样懒,却无法像只猪一样懒得心安理得,所以才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懒惰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