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正当时 爱心永绵长
——访书法家魏瑞
赵汗青 马庆洲
魏瑞,1958年生于安徽宿州市大泽乡,毕业于中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原在淮北矿业集团芦岭矿、桃园矿工作,政工师,全国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从事政工、企业法律顾问四十余年,曾被评为淮北矿业集团十大孝心好儿女。
自幼热爱书法,擅行草、隶书。作品曾入展市级、省级、国家级大展并获奖。现为美国麓鹿出版社中国书画院副院长。
记者走进魏瑞先生的家,墙上的一幅幅行书、楷书、篆书作品:一笔笔铁划银钩古意盎然,却又不失现代社会的清新气息,笔墨之间的大气磅礴令人折服。
1958年,魏瑞先生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家庭。祖久的历史渊源与深厚的文化积淀,让少年时代的魏瑞就萌发了对书法的浓厚兴趣。后来招工进了淮北矿业集团芦岭矿,从事共青团、工会工作。1985年,魏瑞成为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的第一届学员。求学期间,受多位著名书法家悉心指点,魏瑞开始了对书法艺术系统专业的深造。在名师的指导下,魏瑞在书法世界中如鱼得水,恣意畅游,同时也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学习过程中,他深深领悟到古训“师古不见辙迹”的深意,明白了仅仅对书法进行临摹与继承是远远不够的,艺术需要创新,书法亦然。也正是从此时开始,魏瑞开始了对传统书法艺术的进一步深思与探索。可以说,魏瑞的努力与汗水渗透进了他的每一幅作品之中,即使在面临生活的困境时,他都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书法梦想。也正是这种努力与坚持让魏瑞的书法作品洒脱自然、别具一格,很快便在当地崭露头角。1988年,淮北矿业集团举办青年书法家作品展,魏瑞的作品有幸入选参展;这次的荣誉,对魏瑞是莫大的肯定与鼓舞,愈发坚定了他对书法艺术的毕生追求。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是魏瑞非常喜欢的一副对联,个中深意,不言而喻,而这也正是其习书生涯中所一直秉持的心态。如今的魏瑞正值书法创作的盛年,其书法技巧愈发纯熟、书法意境愈加高远。远观其作品如春雨涵润,润而不肥,处处通灵;近观其作品,如清风拂面,疾而不厉,处处醒透。这别具一格的书法魅力令魏瑞在当地较有影响,其处世淡然与人和善的性格更让众多人一致好评。
早在1989年,魏瑞先生就是享誉淮北矿业集团的名人,淮北矿工报、淮北矿工电视台、安徽老年报等数十家媒体都报道过魏瑞照顾三老人的事迹。魏瑞12岁那年,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生重病半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全是魏瑞照顾,一晃就是4年。为了给母亲治病,家里已背上了沉重的债务。16岁的魏瑞便去铁路上干临时工,补贴家庭。小小年纪就知道发了工资不乱花一分,赶快寄回家给母亲。
1978年,魏瑞招工进了煤矿,他把母亲又接到身边照顾,直到1980年母亲病逝。又是十多年过去了,大半辈子都在外地工作的父亲退休了,却没有母亲相伴,心里很苦。魏瑞和妻子商量,决定给父亲找个伴。经魏瑞反复开导劝说,做通了父亲的思想工作。通过亲友介绍,魏瑞找到了张美荣——这位多年寡居、孤苦伶仃的老人。
魏瑞夫妇像对待自己亲生母亲一样体贴、照顾继母的生活,父亲的精神也明显比以前开朗了许多。父亲和继母因年龄较大身体不太好,每逢不适,魏瑞夫妇俩都主动地为老人拿药喂汤,连他们换洗的衣服也抢着洗,家务活从不让他们插手。他们只有一个共同心愿:只要老人生活得舒心愉快,自己再苦再累也算不得什么。
1994年,为了支援新区建设,魏瑞夫妇调到桃园矿工作。为了照顾老人生活,魏瑞又把老人接到自己的身边。天有不测风云,1998年年初,魏瑞的父亲病了,经医院确诊为肝癌晚期,被转入外地医院治疗。不久,继母张美荣由于心焦急躁引发脑溢血,从此半身瘫痪。两位老人的先后病倒,给魏瑞夫妇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和生活压力。为了服侍两位老人,夫妻俩把家和孩子托付给别人,魏瑞在外地照顾病危的父亲,妻子在矿医院照顾瘫痪床的继母。5月28日,父亲去世了。安顿好父亲的后事,魏瑞又尽孝在继母的病床前,直至多年后继母去世。
这就是魏瑞,一个充满着爱心、善心的书法家。
现如今的魏瑞步入退休年龄,由于他在书法领域的热情与执着,被宿州市职业技术学院聘为书法教授,担任几百名喜好书法学生的教学任务。
魏瑞告诉记者,以前写书法,是一种爱好,对书法理论、书法的历史演变历程,鲜有研究,现在担任教学任务,促使我潜心研究书法理论,这对我是一种学习,更是种历练!
魏瑞现在不仅担任繁重的教学任务,还热心社会公益活动,他加入了宿州市民俗书画院、众客书画院等社会团体,经常深入学校、厂矿、农村,向群众献书画,用他的火一般的爱心,为社区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