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二中,像是来到一个新世界,打翻了我在初中的各种“封建思想”,这得归功于各位老师。
班主任,林小波,教导地理,可惜没有教我们。他让我们称其“林老师”,我却更习惯叫“小波老师”,隐隐一种脱口而出的感觉,但看上去老师不怎么习惯(算了,不管了)。小波老师的脾气很好,基本没见其生气过,声音也不高,说话时常常淹没在一片嘈杂中,被人忽略,唉,心疼。老师很好相处,大多是以一种较平静的口吻讲话,见他最激动时也只是提高了嗓门。老师还自诩不要以一个班主任的形象跟我们打交道,而是以一个“大哥哥”的这么一个形象来教导我们。不过显然老师说的时候有点害羞。
语文老师,就是布置这篇随笔的人。上课时的习惯动作是拍手但不发出声音,亦或是双手握在一起,常常一副在思考的模样。课上的旁征博引也只有寥寥几个同学能给与回应,实在是令吾等不胜惭愧,感叹九年的语文都白学了。老师不仅在课上如此博学,课下也没有落下时代。“简书”即是老师推荐的。但如此先进的手段令我有点小不适应,但同时又诞生出一种“在网络上发表过文章”的一丝丝骄傲。
外教,澳大利亚人,第一节课对擦黑板的同学说了一句充满善意的气冲斗牛的“Thank you”,惊得那位同学丢掉了手中的黑板擦,引出满堂哄笑,令我印象深刻。老外上课时的节奏我们都已明晓,先是“good after ……”,再是“nice to meet you”,我们便回答“nice to meet you too”,之后便是一句洪亮的“wonderful”。老外的幽默性也是没得说,在课上的手舞足蹈总是令人捧腹大笑。并且他还会时不时的秀一下自己那“very poor”的中文,比如说“鸣白?”“挺不懂”。还有个特点是喜欢叫课代表回答问题。
数学老师,被同学们借代成“那个台式电脑”“那个发际线超高的”。上课通俗易懂,还与不少男生有共同语言,看NBA,玩游戏等等。
期待之后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