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身材高高的,十分匀称,只是背已驼了,浑身上下穿得干干净净,只有粽子大的小脚上穿着一双绣了淡金色小花的黑布鞋,裤脚用蓝布条十分仔细地包裹着,拄着拐棍,一头银发,在风里微微飘动——这便是《艾地》的主人公秦大奶奶。
秦大奶奶的一生是与地与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曹文轩为什么将秦大奶奶与艾联系在一起呢?因为“艾”有它特别的象征意义。
首先,“艾”在古代有老人的意思,是对老年人的一种敬称。比如:
有幼、壮、艾之期。——刘禹锡《送鸿举师游江南引》
五十曰艾,服官政。——《礼记》。
搜索稚与艾,惟存跛无目。——梅尧臣《田家语》。
其次,艾在小说中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小说中集中写艾的地方有三处。
(一)
(二)
(三)
仔细比较三处写艾的地方,我们会发现在这三处中艾的气味是不同的,最初是“苦”的,然后是“苦香”,最后却是“特有的香气”。为何对于同一种植物,对它的气味的描绘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因为艾的气味的变化是与小说的情节,与秦大奶奶的遭遇,与作者的情感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第一次关于艾的描写,出现在《艾地》这一章节刚刚开始的部分:桑桑无意中发现了艾地,遇到了孤苦的秦大奶奶。此时作者描写的艾是含有苦味的,此时的艾暗喻着秦大奶奶不幸的人生。
与中国传统的农民一样,秦大与秦大奶奶对土地有一份特有的痴迷。为此他们用单薄的身躯承受着一切的苦难与辛劳。
终于,秦大奶奶与秦大一世的辛劳换来一块令自己满意的土地,然而这块土地很快不再属于他们。于是秦大奶奶心里“又痛又苦”,她选择了对抗。她宁死也不搬出油麻地小学,她故意踩倒学校的菜苗,她让鸡鸭鹅在学校中乱窜,她在楝树苗中打滚……
秦大奶奶一次次的反抗都带有些可笑的成分,然而笑过却总感到一点点的辛酸。
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对抗,结果是秦大奶奶逐渐成为孩子们心中可恶的老太婆,成为油麻地共同的敌人,她也越来越孤独。她的每一次恶作剧之后可能是一种更深的痛,正如艾所发出的苦味。
第二次集中描写艾,是秦大奶奶救起落水的乔乔之后,油麻地的人们自发照顾无儿无女的秦大奶奶,让她感受到了大家带来的温暖。此时的艾散发一种苦香,这是对秦大奶奶、对油麻地的人们的一种赞美。
秦大奶奶由敌视油麻地的孩子到主动救起落水的乔乔,这一改变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桑桑。
桑桑那句“奶奶”唤醒了她温情的一面,更将她拉回到整个油麻地的生活中。所以,当乔乔落水时,一句“奶奶”使秦大奶奶奋不顾身地跳下水去。
艾的气味由苦味变作苦香,象征着秦大奶奶内心感受的变化,她逐渐的走出敌视,走出孤独,走向温暖与幸福。她内心的孤独与痛苦的坚冰在不断地融化消逝……艾的苦香,烘托出一种和谐温馨的氛围。
康复后的秦大奶奶不再痴迷于她对土地的渴望,而是痴迷于孩子们,痴迷于维护油麻地小学的一切……秦大奶奶终于看到了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她明白了爱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
为了一只落水的南瓜,秦大奶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小说第三次写到了艾。艾不再是苦味,不再是苦香,而是特有的香气。
艾,笔直地挺着,终日散发着特有的香气。在这片艾中,我们看到了秦大奶奶艰辛的一生,看到了她的改变,看到了一个平凡、真实,而又伟大的灵魂。那特有的香气就是对她的赞美。
关于艾的描写贯穿了《艾地》这一章节,让我们看到了秦大奶奶的转变与成长,读懂艾,也就读懂了秦大奶奶,读懂了曹文轩。
关于秦大奶奶的“痴”,这一章描写有很多,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话?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请在评论区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