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一朵盛放在悬崖旁的玫瑰,走近时它的芒刺会让人望而生畏,轻触时它却令人意乱情迷。
在历经了风霜雨露后,她的香气愈发浓烈,好似把你吞没,又好似你从未见过,终究是一场纸醉金迷,连同她的香气,也都散发在梦中,只有有心人发现,才知她的美从不外露,只蕴含在花蕊中。
似乎很久以前,你就听闻过一个为爱而痴迷的游戏,那个游戏叫做“敢不敢”,倘若“敢”的话,这对恋人会永不分离,倘若退缩或犹疑,其中一人必定承受活着的痛苦,永远都沉浸在爱情的幻灭中。
那是第一次初见玛丽昂·歌迪亚,她带着三分倔强,三分柔情,和四分浪漫在我们的心口撒下了玫瑰花瓣。
法国从来不缺梦中人,因为法国就是一场梦,在这个艺术和自由畅行的国度,人人都崇尚着灵动的自然主义,浪漫先行的戈达尔和阿伦·雷乃早已用镜头记录下了无数个动人的瞬间,安娜·卡里娜和让娜·莫罗也早已把生命之光献给了电影,仿佛她们就是梦境的代言人,无拘无束,随心所欲。
也是在很多年后,这群洒脱不羁的艺术家们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而今他们早已声名赫赫,可唯有一点从未改变过,相较于好莱坞的完美主义,法国女人的美,三分带刺,三分随性,四分神秘。
玛丽昂·歌迪亚,一个如红色玫瑰般的名字,一张如白色玫瑰般的面容,因为一部《玫瑰人生》的电影,成为唯一拿下奥斯卡影后桂冠的法国女演员,正式入驻诺兰和伍迪·艾伦的光影世界,把柔情似水和优雅随性,把神秘危险和浪漫留香极致绽放,后来人们才明白,原来法国女人,如此令人着迷。
浪潮后的幸运儿
凯瑞·穆里根说过:“我真的很喜欢玛丽昂·歌迪亚,她做什么都是那么自然,完全没有演的痕迹,如果我和她一起演戏,会衬托得我很假。”
就连大魔王凯特·布兰切特也都折服于玛丽昂在《玫瑰人生》中的表演,那年她们同时入围奥斯卡,宣布玛丽昂得奖后,凯特贡献了自己激动不已的表情包。
当你看过玛丽昂·歌迪亚的表演,你就会发现,她是一个把“方法派”和“体验派”融合得恰到好处的演员,这在当今影坛来讲,是一种很稀缺的表演形态。
任何电影里,她都能转换自己的表演方式和表演形态,无论是商业片中的性感诡魅还是艺术片的平凡温和,她都能把角色融化在自己的身体中,形成一种“绵里藏针”的化学作用。
法国轰轰烈烈的新浪潮电影运动影响了包括于佩尔、比诺什、阿佳妮、德纳芙等法国影坛MUSE们的表演思路,她们有幸参演过戈达尔和特吕弗或者布努埃尔的电影,而之后随着新浪潮的逐渐结束,她们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尤其在千禧年后,好莱坞的鼎盛一度让全世界疯魔,几乎没有人再看法国电影了。
法国女人的傲骨一向令人佩服,就算让她们呆在法国拍无人问津的艺术片,也不愿拍一些无脑的好莱坞电影。
更何况好莱坞从不缺女神,且语言文化的芥蒂让两个地域之间产生了显著的差异,倒不是她们不愿意加入好莱坞,而是心高气傲的好莱坞从不接受外来者。
朱丽叶·比诺什早在千禧年初便凭借《英国病人》拿下了奥斯卡女配角,而后也参演了如《浓情巧克力》《布拉格恋人》等英美制作的电影,但如她所言:我只是喜欢和更多不同的艺术家合作。
确实,在她参演过的好莱坞电影中,几乎没有什么烂片和商业片。但成为好莱坞女演员并不保鲜,所幸她继续回到了法国,和阿萨亚斯、阿巴斯等艺术大家合作,几乎不再闯入好莱坞。
而比诺什后,法国女演员在全世界的认可度大大降低,在法国内,同样也遭遇了断层的局面,没有足够惊艳的新人让人眼前一亮,就算奥黛丽·塔图足够灵动,苏菲·玛索观众缘强盛,却也只是在好莱坞昙花一现。
于是,《的士速递》和《两小无猜》的出现让法国民众欢呼道:我们有了玛丽昂·歌迪亚。
好莱坞的新宠儿
她眨眼,她抬头,她微笑,她低语,她吸烟,她闪动着朦胧的大眼睛,她说话时像一把温柔的利刀,她表演中带着强烈的真实感。
比起一路摸爬滚打的好莱坞新人来讲,她的幸运得益于她的天赋异禀和与生俱来的超强感悟力,当然,还有那该死的魅力。
《漫长的婚约》里,她的仇恨和狠辣,全在一个眼神中流转着,这个“妓女”一角蕴含着极大的能量,那是我们在她身上所探寻到的,仿佛有一种时刻在注视她的本能,就连奥黛丽·塔图的光芒,也要和她分摊。
她拿下了法国凯撒奖最佳女配角,而接下来的几年里,一个巨大的惊喜在等待着她。
在“奥斯卡”贴吧里曾举办过一个最佳女主角的排位赛,玛丽昂·歌迪亚的《玫瑰人生》在数百个人的投票中击败了梅丽尔·斯特里普的《苏菲的抉择》,凯瑟琳·赫本的《猜猜谁来吃晚餐》等强大的女性表演获得过第一名。
由此可见,这个表演的强大和魅力,折服了全世界所有影迷朋友,就连奥斯卡也因为一个外语片的角色而赋予了她“最佳女主角”的称号。
如果艾迪丝·皮雅芙仍旧在世,大概也会惊叹于玛丽昂·歌迪亚的传神表演,她的不甘和落寞,才华和焦虑如同皮雅芙灵魂附体,把一代“法国香颂歌后”的人生演绎得栩栩如生,毫无模仿做派,只有一道灰色的光芒洒向了电影四处,折射出人生的卑微和伟大。
人人都爱上了玛丽昂·歌迪亚,这个32岁的法国女演员创造了法国的历史,让全世界认识并疯狂爱上了她。如果你错过了《玫瑰人生》,便会错过新千年来最伟大的表演之一。
也因为《玫瑰人生》,玛丽昂开始了自己好莱坞之旅,她比太多女演员要幸运,可她的幸运,全然依靠着自己的实力和法国女人独有的魅力。紧接着,她频频出现在好莱坞电影中。
伍迪·艾伦喜欢把异国情调营造得如痴如醉,所以在拍摄《午夜巴黎》时,他一眼便看中玛丽昂·歌迪亚复古而神秘的气质,这个角色演绎得太自然了,她让我们和欧文·威尔逊一同沉迷在巴黎的黄金年代中,穿越在时空的历史里,去爱上一座城,和一个抽着香烟,慵懒随性的女人。
艾德里安娜似一个虚幻的人物,自由地穿行在巴黎街头和派对上,她是每个艺术家的灵感MUSE,更是一个存在符号,游离在梦境与现实的界限,让我们成为了清醒的梦中人。
这是典型的伍迪·艾伦式女郎,可诺兰却要把玛丽昂颠覆,他的镜像里,男人才是主题,女人总像某个摆设品,就连斯嘉丽·约翰逊也没能摆脱掉这种负面评价,大家都说:诺兰真的不会拍女人。
可玛丽昂·歌迪亚颠覆了人们的认知,就算莱昂纳多和汤姆·哈迪以及约瑟夫·高登-莱维特已气场十足,但我们怎么会忘了那个坐在窗边,忧郁而危险的玛丽昂·歌迪亚呢?
她才是《盗梦空间》的灵魂人物,让莱昂纳多的梦境支离破碎,不需多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便足以征服我们的感官系统。
谁说诺兰不会拍女人?
玛丽昂·歌迪亚便是诺兰电影中不可磨灭的一个印记,接连在《盗梦空间》和《蝙蝠侠前传》出演重要角色,足以看出诺兰对玛丽昂·歌迪亚的喜爱,这是他第一次重复启用同一个女演员在他不同的作品中。
诺兰和伍迪·艾伦让玛丽昂的多面性呈现得淋漓尽致,商业成绩上的暴利也让玛丽昂成为好莱坞新一代的宠儿,这在法国女演员身上,是从未实现过的,商业和艺术上的统一,让她成为了“当代法国第一电影女神”。
艺术片的叛逆儿
影迷总是很遗憾玛丽昂·歌迪亚没能在自家门口的戛纳国际电影节拿下“最佳女主角”,但几乎每两年玛丽昂都会全身心投入到一部艺术独立佳片,戛纳影展上也从不缺乏她的身影,但她总是与“最佳女主角”擦肩而过。
这倒有种宿命感,人们觉得既然你已经在好莱坞成名,早已不需要一个“戛纳影后”来获得肯定。
我们可以看做这是戛纳的任性,毕竟达内兄弟的《两天一夜》,她已足够称得上“最佳女主角”,但戛纳仍然视而不见,反而奥斯卡再度提名,彰显了玛丽昂在好莱坞的地位。
《两天一夜》完全把她明星光环淹没,达内兄弟的镜像,平实而有力的镜头语言和小人物的生存现状都是他们着力表现的,玛丽昂再次完美展现了一个好演员的塑造力,她把那个“下岗女工”的茫然无措表现得恰到好处。
而在这之前,她也把《锈与骨》残疾驯鲸师的形象刻画得令人心碎,但戛纳从未褒奖过。
不过这丝毫不影响玛丽昂的叛逆心,她也传承者自己一名演员该有的品性,一直变换着自己的身份,不断以新的形象给我们带来新的表演享受。
你能想象一个法国人全英文出演莎士比亚的《麦克白》吗?你能感觉《间谍同盟》那个妩媚多姿的特工曾经演过“下岗女工”吗?你能了解在多兰群戏闪耀的《只是世界尽头》中沉默寡言的家庭妇女得过奥斯卡影后吗?
这才是玛丽昂被其他演员称道的一点,她从不放大自己的本色,而是任其沉浸在电影角色中,与角色共同呼吸。
只是好莱坞一向比较薄情,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任玛丽昂·歌迪亚如何转换自己的身姿,时间总是在留给新一代的人,她存在过好莱坞,却又从好莱坞退去。
和所有在好莱坞打拼的女演员一样,她也不再如往日那般瞩目,毕竟新人总是层出不穷。
可对她来说这并未有太多损失,因为早在很多年前,她就深知自己终究不属于好莱坞,她只是想成为一个出色的演员,所以从不放弃在艺术片中磨砺自己的耐性,好莱坞不再需要她时,她也并无沉寂之心。
这仍然是好莱坞所要面对的功课,作为世界第一大影视工厂,如何给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人给予平等的机会。
而另一方面,玛丽昂·歌迪亚给很多励志当演员的人一个警醒,想要成为一个好演员,先试着拥抱自己平淡的生活。
若干年前,她的“敢不敢”游戏便有人接受了挑战,那是戏里的于连,更是现实中的吉约姆·卡内。
相伴十余年,从未有过绯闻缠身,只有相互欣赏和信任,更多的时候还相互吐槽,炮制出《摇滚学徒》这般荒诞喜剧。
家庭的安稳和幸福给予了玛丽昂·歌迪亚成为演员更多的灵感源泉,这无疑是我们所期望看到的,才子佳人,终成眷属。
就算玛丽昂名誉全球,可是卡内却一直在成全妻子,他是一个制片人,一个导演,一个演员,在他看来,他们不过是两个普通的电影人而已。这是个睿智的男人,更是个懂得生活的男人。
也许在明年,有一部电影会大放异彩,那便是玛丽昂携手司机“亚当·德莱弗”以及艺术大导“莱奥·卡拉克斯”共同创作的《安妮特》,这是卡拉克斯的首部英语片,更是玛丽昂时隔5年后再次重返好莱坞。
其实她从未离去过,只是躲在了更为沉静的光影角落,慢慢品味生活的悲喜,慢慢找到自己演员身份的价值感,把神秘和优雅安放在时光的影像中,待到归来时,她仍然像玫瑰那般百媚千娇,傲然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