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记忆是,大约两三岁时在路口看车,有个大人盯着我看。今天最深的记忆,还是疫情上在攀升的数字和朋友圈欲说还休的事。这三十年前各种记忆都有,从农村到城市,从小学到研究生,零零散散装在脑子里竟然散而不乱,需要的时候还可以找出来对比品鉴一番。而从记忆角度,能和现在对比的,只有十七年前的2003年。
那一年,我们刚看完世界杯。虽然国足踢得太烂,但是足球运动非常火爆。在这个气氛下,班里同学一人一块钱攒钱买了一个足球踢。但是,足球在冬天就买好了,可过完年后的夏天大家才能一起踢出来玩。因为非典来了。
疫情是随着冷空气来的。
最开始的消息只是从电视和老师的口中得知。在我们看来,这确实是非常遥远的事情,不影响大家学习,生活。只是后来听说从北京回来的,要去检查。到后来从外地回来的,也要去。后来,开始封村了。村口有戴红袖章的大爷大妈拦着,只要面生就可以拒之门外。随后我们停课回家了。
作为刚上初中的学生,没什么比放假更好了。在家的日子,不让出门可以,不让看电视可不行。不过打开电视,各大电视台都是录制的“空中课堂”。讲真,我是认真看了一些,但是完全看不进去。于是,还是盼望早点开学,早点和小伙伴一起玩。
而平时的生活,可能太过于久远,记不太清楚。只是记得复课后,要测体温,有时候要带着村委会开着的证明去上学。每家都会有很多板蓝根,沏一杯可以待客,或者索性直接泡在暖水壶里敞开了喝……至于口罩,确实没有戴过,也没见其他人戴过。
电视里,我们记下了“小汤山”,也记住了每天上涨,后来又每天下降的数字。
疫情很快过去了,我们也觉得很快会过去。
在过去的这些年,有持续的中东战争,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09年大阅兵,上海世博会,辽宁号航母,19年大阅兵等等很多事情,一直到2020年前后,让我们战战兢兢,却又不得不直面,不得不克服的新型肺炎疫情。
十七年,社会变化太快了。以前书上看到的“地球村”概念,现在逐步实现;以前不曾设想的科技,也是改变着生活。而这期间每一个事件都在通讯传播里让人觉得身临其境,也犹如放大镜成倍数放大。
我们第一次过了一个“安静”的春节。鞭炮声少之又少,走亲访友几乎销声匿迹,往日应该摩肩接踵的场景今年看不到了。在居家的日子里,手机成了生命的维系。手机里也成了所有消息的汇总和宣泄。
这些日子里,你我好像远离了江湖,不见人烟,闭门不出。但是又没有走远,和这个世界的联系通过网络又十分紧密。
我看到无数消息,翻来,覆去。我看到无数人,上下求索,好像铁做的肩膀。我也看到有些人,在点和面之间,随意的弹着。
不过,关上手机那一刻,我还是和十七年前一样,觉得一切很快会过去,还会越来越好。
如果不好呢?
别忘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存在,就是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