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因为自己的需要,参加了一期关于亲子关系的工坊。课程很受触动,感触很多,忍不住在微社里跟大家倒倒。直到有人提醒我,是不是需要积淀一下,才意识到自己拼命想往外倒的状态,后来,又有人表达了不舒服,我从话里,感受到了被批判,也有些不舒服。
大概因为工坊里关于情绪处理的学习吧。自己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舒服,感受了一下,自己的不舒服在哪,对方的不舒服在哪,明白了,是自己急着往外倒的心情迫切,根本没有考虑大家的接受程度。
我的分享里,有很多家排的内容,对于这种形式,大家没有体验过,也几乎没有读过类似的书,那么,在他们那里,是不好理解这种形式的,甚至会有人觉得,神神叨叨的,有点瘆人的感觉。毕竟,你和一个没吃过糖果的人,拼命地讲糖果有多甜多好吃,人家能想象出来吗?估计打你的心都有了吧。
记得老师开始个案时,问了一个新学员,你了解家排吗,我们会以家排的形式来呈现个案。你可以接受吗?对方回答说,了解一点,可以的。老师才开始。这是对学员的尊重。她的眼里有学员,而不只是自己随心所欲地安排。
而我,明显没考虑这些。只顾自顾自地说,就像两次课程呈现的都是,我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眼睛看不到外界,看不到任何人。家排的呈现,确实真实地让你无话可说。
还好意识到了,看到大家的不舒服,不是针对我这个人,而是针对我这个不当的行为。这点,是需要训练的,改变自己的反应模式,别人一不舒服,就觉得自己整个人都被否定了,太以偏概全了。
那么,我这个分享的行为到底目的是什么呢?有炫耀的成分吗?梳理自己吗?似乎都有,很明显,这不是分享。
那我想分享吗?想的。确实对课程还是有收获的,想分享给姐妹们,万一哪句话对某个人有一些触动,能够影响到他,那就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我确信自己要分想的核心内容没错,只是方式错了。
于是,我申请了今天专场分享。提前想了一下要分享的框架,有了框架,就有条理多了。这也是一个变化吧,我一向不喜欢这么麻烦的,所以也真的做事没有条理。姐妹们很认可我的分享,心里好开心。看来,真的是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啊!
记住这次教训,分享要讲场合。不要只是自嗨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