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故事,说:一位记者到建筑工地采访,他问第一个建筑工人正在干什么活,那个建筑工人头也不抬的回答:"我正在砌墙";他又问了第二个建筑工人同样的问题,第二个建筑工人说:"我正在盖房子"。记者锲而不舍的又问第三个建筑工人,这个工人直起腰,擦了把汗,大手一挥说:"这个城市马上就要有一幢雄壮的大礼堂了,大家可以在这里聊天、运动,还可以参观、购物,我就是这个大礼堂的建设者。"
故事的真实性已不可考,但无疑,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三位建筑工人他们的职业生涯将是完全不同的。
回顾古今中外,在手工业盛行的年代,做学徒学的是门手艺,但更重要的是入了师门就算入了行,可能一辈子吃的就是这碗饭。
进入工业时代,社会化分工的快速崛起既带来了效率的极大提升,也形成了对传统师傅传帮带整个社会职业体系的冲击。
现如今,如果有人问,我该找份什么样的工作,找工作是否有技巧,答案一定是有,但能传道授业解惑的“师傅”已经没有了。
好在信息时代,我们可以从经验中获取认知。
新财高薪认为,当下选择职业需要从四个维度进行分析:
第一要看上升期行业,现在行业进入垂直细分,已经不能单纯的用通讯、互联网来定义,即便在互联网领域不同细分领域的发展也是差异度较大。比如有些中年大叔会在15年前选择通讯行业而错过阿里巴巴,8年前会因为看不上传统的家电企业而错过小米,5年前会选择微博而错过今日头条,3年前则会因为太多的花花草草而错过抖音、拼多多。
所以在《光鲜背后:金融行业从业者数据调查(上)》一文中,我们首先根据对数据系统金融类目的整理可以给求职者画出金融全景图。
并指出:
金融包括借贷、理财、投融资、金融综合服务、支付、金融信息化、股票、保险、信用及征信。在新技术、新需求、新环境的推动下,这些金融的细分领域也发生着或深刻或潜藏的变化。从创业情况来看,以理财为核心的创业公司最多,可达23%,紧接着是金融信息化占比19%。可想而知,除去经济金融人才,软件信息化人员也会是各家必争。
如今很多求职者,无论是初出校门的学生,还是经验丰富职场老鸟,对很多新兴赛道仍然缺乏足够的敏锐度,比如VR、5G,对很多正在酝酿大变革机会的传统行业更是熟视无睹。所以二十年前,马云在谈到自己的竞争对手说,“很多人输就输在,对于新兴事物,第一看不见,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来不及。”
第二看行业标杆,即便是大市场、大爆发的领域,也仍然会因为选错了公司,而错过发展的机会,比如15年前,你选对了互联网,但进入的是8848,选对了电商,但去了凡客。行业看标杆企业,标杆企业看掌舵人。如果阿里只做B2B,没有淘宝、支付宝,充其量就是黄页公司。阿里集团首位CMO王帅在内部分享时说,如果不加入阿里,我可能也只是个二三流的诗人。阿里的人才辈出其实并不是“用人做事"表面这么简单。
第三我们认为要看城市,不同城市的产业基础、人才基础、商业环境甚至文化因素都是有较大差异的。如今随着高铁网络的快速铺开,中国神州大地的区域经济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区域间的人才争夺也趋向白热化。从《各地红红火火上马跨境电商产业园,落实一个政策才是关键》一文我们看到,跨境电商在区域间的人才活跃度差别太大了,而另外一些职业则不然。
最后,我们认为要看技能,人的知识/认知决定技能,技能决定表现。这其中,我们一定要有能力透过技能看到其底层的知识基础。找工作,短期看技能,长远看知识/认知。
新财高薪:网罗全网高薪,你的工作选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