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知乎上看到了一个问题,父母总是贬低孩子,是一种什么心理?怎样才能改变?
中国的父母把孩子当做自己的延伸,总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心目中那理想的小孩做对比,自然怎么看怎么不合乎心意,恨铁不成钢的心态下自然不会夸奖,而会用贬低的语气讽刺得言辞来刺激孩子,责骂孩子。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关,我们不喜欢把夸奖与赞扬挂在嘴边,总认为小孩子不能够多夸奖的,夸多了就飘飘然了,就尾巴翘到天上了,经常打击着点,日常中贯穿着挫折教育对孩子以后的成长有利,却不知,正是这一复一日的贬低、讽刺拥堵了你和孩子的亲近之路,在孩子的幼小心灵中埋下了自我否定的种子,在他她的成长过程中失去了很多争取机会和脱颖而出的可能!当你羡慕那些在大众面前侃侃而谈,尽力展现自己魅力的你家孩子的同龄者的时候,是不是也曾幻想过如果那是我家的宝贝会多好。
想要让孩子有勇气就要在日常中树立信心,请那些把贬低,讽刺挂在嘴边的父母换一种方式与宝贝们沟通,在指正他们的错误与不成熟的同时不要一味的只用这种方式,换一种你们都能够接受的温柔的,不贬低和讽刺的方式,有效沟通。让孩子能够欣然接受意见而不是与你抗衡,反感。
有了有效沟通效果就回不同,所以说,请把你心目中的那个完美小孩请走,接受你的宝贝,承认他她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反问自己,你多不能够不保证不犯错误那么你又有什么资格去否定一个尚不能够完全独立,完全自理的孩子呢?
只有放下否定,放下攀比,用孩子的今天比对他的昨天,发现孩子的美好,站到他她的角度去观察世界和事情,你会发现孩子的美好,。你学会了接受他,学会了换位思考,站在一个协助者的角度上辅佐着孩子,他终有一天会用惊喜回报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