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不语,却深藏格局

        山河,是人类各个时期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中华五千年历史翻涌,光影更迭中,历史悄然磨砺了山峰,宽广了河水,而山河,在岁月的雕琢中,将人类奋进、文明变迁的历史脉络融入内里,重建破碎,形成了大自然独有的力量与情怀,也成为中华民族鲜明的特征。

      山之风骨承厚德

       在古代,人们将山奉为崇高的象征,以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命名为“五岳”。东岳泰山雄伟壮丽,气势磅礴;西岳华山山势陡峭,以险著称;南岳衡山古木参天,秀丽多姿;北岳恒山峭壁侧立,怪石争奇;中岳嵩山群峰挺拔,以峻闻名。不同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五岳各自的壮丽绝美,而它的惊艳不止于色彩与外形,更在于它的风骨与正义。

       山之巍峨,是雄伟也是稳重的象征,寓意安定内敛,临危不乱;山之嶙峋,是奇秀也是风骨的外露,即使经历孤与破,也要傲然耸立;山之苍翠,是俊美也是柔软的包容,容万物生长,渡草木荣枯。一座山,有它的外貌,也有它的性格。它拔地而起,直视苍穹,纵有风云动乱,亦是平和稳重,不忧不惧;它宽容仁厚,正直谦卑,虽身居高位,却是满眼柔情,心容万物,静守一山草木生灵。山以厚德载物,万物为它生辉,这是山石带给我们的文化传承。

      河之柔情载千帆

       如果说山的格局是稳,是仁,是坚定,那么水的气质则是柔,是变,是通达。“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是诗人的感慨,也是古老长江的心声。今天的长江,风平浪静,只是那粼粼的波光,时隐时现间包裹着历史的烙印。江面之上,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历史的英雄们,在面对山河破碎、百姓涂炭时的悲愤与痛楚,在单刀赴会、英勇交锋时的豪情与谋略。长江有一颗柔软的心,它咽下战争之苦,静看悲欢离合,默送英雄远行。当历史远去,烽烟散尽,它又以永不停息的脉动,悼念历史,讲述光阴,传承一个民族的豪情与壮志。

       再看黄河之水,它可以是平缓的,也可以是激越的,它懂得变则通达的道理。当它蜿蜒盘旋缓缓流淌,蕴藏的是一种端庄厚重、从容淡定的格局,因势而变,迂回行走;当它气势磅礴奔涌向前,昭示的是一种坚韧不拔、一往无前的精神,滚滚滔滔,一泻千里。无论哪一种,都是黄河行走的智慧。

      做人当学山与河

       反观我们人的一生,与山河命运有相通之处。苦难与荆棘、破碎与重建是我们成长途中的必经之路。若在人生低谷期,不妨放眼看看祖国的山河,在大山大河中发现生存哲学。

       首先是学习山的坚定与柔软。高耸入云的山无疑是厚重坚硬的,唯坚定才能不被外力撼动。而它的柔软来自于沉静与仁厚,来自于它对山之万物的包容与滋养,一刚一柔,很好地对抗了外力又涵养了内在,从而焕发出绵延不绝的生机与光辉。人也需要刚柔并济,无所畏惧、坚不可摧固然可贵,也需要有一颗柔软善良的心感受世界,滋养心灵。

       其次是学习河的宽阔与迂回。河之宽广,能载千帆;心之浩瀚,也能容万物。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往往是因为立场不同,所以选择不同。允许自己做自己,也允许别人做别人,便会在心的位置腾出一些空间,种花养草,静待芬芳。河之激越,代表勇敢,代表力量,代表通畅无阻,奏响的是壮阔的音符。而人生不会永远坦途,折点上可以学习九曲黄河水,蜿蜒不息,迂回前行,迂回的速度慢了一些,但贵在平缓与坚持,终归是能到达终点。

       然后是学习“山河有大美而无言”的低调。千姿百态的山河美景,给我们带来震撼的美,畅想的美,优雅的美。它们从不言语,只是留给人们足够的空间从不同角度去发现美,也许是一处山巅,也许是一个角落,都有着动人的美。而人,也要学会少言不言,只管静水深流,蓄积力量,适时绽放。

    心中亦有山河在

       欣赏山河,学习山河,其实是一种心境的开阔,是对山河风骨气韵的勾勒与提炼,是对山河力量情怀的热爱与理解。

        当内心足够笃定,心中便留下了一片自己的山河,坚定了意志,沉稳了性情,宽阔了格局,容下了悲喜无常。在自己的山河中,既有心河浩瀚载千帆的外在格局,又有一半烟火一半清欢的内在修为;既有挥毫泼墨开创事业的壮阔豪情,又有轻描细绘感知生活的细腻良善。因着这一片山河,心便有了层次,有了秩序,也有了美感,即使身处沟壑,仍能滋生能量,沉着突破,培育丰饶有力的内心世界,以繁花朵朵对世间风雨。

       山河,从来不语,却让人类深深热爱。爱其伟力,也爱其沧桑,爱其坚硬,也爱其柔软。从历史深处走来,它们拥有丰厚的资源宝藏,也蕴藏无限的人文价值,引后人驻足思量。当我们踌躇不前,阅览山河,心有山河,或许能为我们找到热爱与喜悦,找到光的方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