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缘艺术半缘佛”——弘一法师

2017年1月6日,保利剧院上演了田沁鑫导演的《聆听弘一》话剧,纪念这位中国话剧之父。很惭愧,直到最近我才知道民国时期的弘一法师,也是未出家前的李叔同先生。民国时期那么多才子,我居然一直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位奇才,前半生是艺术教育家,后半生是得道高僧。但即便不认识他,他的那首歌《送别》也是家喻户晓----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作为天津官宦富商之子的李叔同,从小聪慧过人,少年时就读于上海的南洋公学,26岁赴日本上野美术学校学习西洋绘画,扮演话剧《茶花女》中的女主角玛格丽特,开中国话剧之先河。回国后,任教于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在中国首创用人体模特教学绘画,率先传播西洋流行音乐等。他培养出的学生包括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

1918年,38岁的他与妻儿分别,在杭州虎跑寺出家,1942年62岁的他去世于福建泉州。生命中最后的20多年,他弘扬“南山律宗”,严格持律。去世前留下绝笔“悲欣交集 见观经”。

前半生的李叔同涉猎极广,绘画、音乐、戏剧、诗文、书法、金石等无所不通。后半生的弘一法师,遍考中外律丛,校正三大部及其它律藏,以延续律宗法脉,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丰子恺说,李叔同是一个“做什么像什么”的人,无论诗词音乐,还是绘画戏剧,他样样认真到极致,就连出家,他也比别人做得决绝、彻底。或许,正是因为做什么事都如此专心,断绝其他念头,他才能成为令人景仰的弘一法师。

赵朴初居士有诗评价他的一生:

深悲早现茶花女,

胜愿终成苦行僧,

无尽奇珍供世眼,

一轮圆月耀天心。

因为自己的孤陋寡闻,直到最近才粗略认识了这样一位奇才。后人探寻李叔同出家之因有诸多版本,但最直接触发他的也许是在杭州的虎跑寺受到了佛法的感召。对于还在俗世的妻儿,又怎能理解这突然的决绝。这段故事,像极了《月亮与六便士》里的男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同样是毫无预兆,在周遭看来幸福圆满的人生,他突然舍弃,不管不顾家人责任,而去追寻一个内心的感召。那被抛弃的一方,定是悲痛欲绝;但选择离开的一方,定有超越的勇气,才会选择放弃一切,迈向未知。

这样的出走也许是个人家庭的不幸,但却是人类发展的幸事。丰子恺谈到弘一法师的为人治学,不无“认真”二字。因为认真,穷尽一切去钻研。因为认真,才挥洒出他的才情和佛性。1918年,那是他的人生转折点。1942年,绝笔“悲欣交集”,也是他对于他的人生和人世间的总结。

“半缘艺术半缘佛”,这是怎样的人生追求,才活出了两段灿烂无比的人生?他忠于了自己的内心,追求自己认定的真理。我被这样的勇气和执着所震撼。而俗世中的我们,是否就满足于生活在别人的期望里。自我麻醉,维持着安稳的惯性。我们是否能够全然放弃所有,理解到“所有”皆为空。弘一法师没有执恋,而甘于戒律的“道”;没有得失计较心,没有急躁,更不会考虑他的付出与回报,因为他看到了更大的使命。“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也正是他两段人生的写照。

虽然俗世中大部分的我们都将归于平庸,但依然要寻找向上的力量,和自己生命的意义。


附1 丰子恺《弘一法师的三层境界》选段:

他怎么由艺术升华到宗教呢?当时人都诧异,以为李先生受了什么刺激,忽然“遁入空门”了。我却能理解他的心,我认为他的出家是当然的。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

“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

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他们把全力贡献于学问的研究,把全心寄托于文艺的创作和欣赏。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

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很大,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他们以为财产子孙都是身外之物,学术文艺都是暂时的美景,连自己的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这才能满足他们的“人生欲”。这就是宗教徒。

附2《解放日报》采访导演田沁鑫:

如今,我们往往生活在惰性与放纵之间,很少乐意勤奋刻苦。我们更不愿放弃享乐,“甘心自觉”。我们总会热爱痴情,愿意舒适安全,严格要求自己是万不得已,专守自己的习惯思维,陶醉固执,像顽疾一样,不愿突破自己的思维和局限,甚至不知自己的局限。弘一法师说,“以戒为师、持戒精严”,在自觉的严苛戒律中,得到的不是俗眼看到的苦楚,而是超越俗世的极大自由和喜乐。所以大师在告别人世前,写下一生的总结“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李叔同既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又是一代高僧。他集文化、艺术、宗教于一身,继往开来,薪火相传,才尚未尽,而已足不朽...
    散人漫语阅读 3,498评论 4 15
  • 文:莲花香片 八月份叁零文人讲座稍微有点特殊,主角并不那个年代青岛文人群体中的一员,而是一个在叁零年代与青岛有过短...
    莲花香片阅读 3,248评论 1 20
  • 祖母:充满智慧的女人 写下“祖母”这个题目,我想起十年前写过一首“朦胧诗”:奶奶的瓷碗(见《月色情人》99页)。碗...
    大可can713阅读 234评论 0 2
  • 给弟弟开家长会 感叹自己再也没有机会听老师讲课了 还是怀念从学校上晚自习的时候 那时的我们真的天真无邪 什么都不用...
    不知所措6789阅读 20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