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我是一名伪果粉,自然当去年(2015年)Apple watch正式上市时,很快就入手把玩了一下,结果还是比较失望的,自然这种产品充其量算是苹果的防御性措施,根本不像想象中可以改变可穿戴设备市场。
不过好歹Apple Watch让我开始对可穿戴设备有兴趣,这不,昨天例行逛三联书店海淀分店时,偶尔发现了这本书:《可穿戴设备:已经到来的智能革命》。
趁着兴趣,不到三个小时就读完了,怎样评价这本书呢?一个词就足够了:概论。
是的,这本书就是对可穿戴设备进行了简要介绍,多属于科普性质,不过其中还是有不少知识点的。以下内容就是总结。
1、可穿戴设备的历史
要介绍一件事物,自然少不了对于其历史的介绍,别看『可穿戴设备』这个概念是最近几年才火热起来的,但是它的历史要比人们想象的稍微长一点。
本书作者把可穿戴设备的产生归结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候驱使可穿戴设备的产生的动力居然是赌博,这个着实令在下想不到。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可穿戴赌博鞋George。这台设备可以通过脚趾来进行一定计算操作,不过计算效果不太好,发明者利用它,居然赔了4000美元。
不过这些都是小打小闹,真正给可穿戴设备奠定基础的是20世纪70——80年代。那时候产生了内置计算器的手表Pulsar。1981年一位高中生把一部搭载6502芯片(该芯片也被用于AppleII)的计算机连到了带有钢架的背包上,用来更方便地控制摄影装备,这个设计可以说是现在的头戴式摄像机的先驱。
此外还有电子助听器的产生。
以上这些产品的产生,让公众加深了对可穿戴设备的认识。
不过这些充其量算是可穿戴设备的『史前阶段』。真正起飞还是在21世纪。
这里有几个标志性产品。
2000年,首款蓝牙耳机诞生。
2002年,CES上,Pomapc头戴式显示设备诞生。
2006年耐克试着联系iPod和运动之间的关系,于是产生了nike+ipod.
。
2008年,Fitbit Classic诞生。
这两款运动可穿戴设备的出现,为可穿戴在运动方面的广泛应用拉开了序幕,后来的运动手环和手表,对于二者有诸多借鉴。
爆发式增长时期的标志性产品:
2012年,Pebble智能手表。
同年,谷歌眼镜诞生。
之后,一直到现在,可穿戴设备进入了一个爆发式增长阶段。各大消费电子巨头加入进来。三星、LG、索尼、苹果、微软等等。
2、可穿戴设备的4大操作系统
要不是这本书介绍,我会一直认为,可穿戴设备,尤其是智能手表,只有两个系统:Andriod Wear 和 Watch OS。
本书作者认为可穿戴设备有4大操作系统,不过这个又可以分为两大类:智能手环操作系统和智能手表操作系统(这里是在下的私货,为了便于自己记忆。)
本书作者分类:
实时操作系统(real-time operating system,简称 RTOS),多用于智能手环。这一操作系统的优点是消耗系统资源少、占用储存空间小,耗电量低。缺点是可扩展功能较差。
第二个是Andriod Wear,代表产品就是MOTO 360了。
第三个是三星的Tizen(居然有三星,牛!)Tizen操作系统是三星联合英特尔等厂商支持的一个开源操作系统。原来三星想用于智能手机上,结果失败告终,不过倒是在自家的智能手表上活了过来,而三星也发觉了,Tizen的未来就在物联网上了。
第四个就是苹果的Watch OS了,(这个在下熟悉),与Andriod Wear相比,Watch OS在同一页面的显示内容上,其信息密集度要更高。
谁是未来呢?这个很难说了,本书作者也没给出答案。
3、可穿戴设备的分类
尽管本书作者按照几个标准把可穿戴设备分了类,但我按照自己的习惯,只吸收了作者的这一分类,分别是: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智能衣服、智能饰品、智能鞋几大类。
首先是智能手环,明星产品,首先就是小米手环,它的功绩是拉低了整个手环的价格,加速了智能手环的普及。第二个是Jawbone UP3,号称运动检测性能最强的手环。第三个是微软的Microsoft Band,重量比小米手环重得多,但功能全面,号称兼具生产力和运动监测功能兼具(额!微软的东西总是和生产力分不开,手机也是,太过注重生产力,结果Lumia手机,唉!说多了都是泪,幸好我是双枪党。)
其次是智能手表。明星产品,第一个就是MOTO 360,亮点就是漂亮,符合人类对手表的正常认知。第二个是Pebble Steel,本书作者认为这款智能手表比较适合商务和正式场合,因为它外形粗旷,且通知功能强大。再次是三星的Galaxy Gear S。对于这款智能手表,在下只能说,不太熟悉,不予置评,不过本书作者评价为『配置强大、功能全面』。第四个是Apple Watch,作者用『万众期待』来形容,不过在下以为只是可穿戴设备厂商的期待吧,期待苹果再一次改变世界,如同智能手机那样,不过结果就是没有改变世界。
再次就是智能眼镜及头戴设备了。这其中最为出名的就要属谷歌眼镜了,『在谷歌公司推出谷歌眼镜之前,人们从未见过这样一款充满科幻色彩的高科技眼镜,这是一款划时代的革命性产品,它不仅通过智能语音交互功能,在操作上解放了用户的双手,而且其虚拟显示屏为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摘自本书。
谷歌眼镜属于增强现实(AR),而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有着很大差别,这类产品并不如谷歌眼镜一样,『为用户提供拍照、来电、定位等信息显示和周围环境、物体信息,而是为用户创造一个虚拟现实视觉效果的环境。』
第一款真正意义上属于大众消费领域的VR产品是于2012年推出,还有其他的产品将要推出,例如快要倒闭的HTC 推出的HTC Vive。
,
最后就是其他杂七杂八的可穿戴设备了,像是头戴摄像机了、智能助听器了等等,这些都具有明确的目标用户。
有关智能眼镜的未来,本书作者这样预测:『产品的外形设计将从科技感转向时尚、软件的大爆发了、balabala』
不过可穿戴设备肯定是与物联网结合在一起的。
4、可穿戴设备在中国
好吧,这个标题是在下杜撰的。
看看前面的,关键技术和突破都是在美国,而中国,充其量只是组装加接地气的应用吧,例如咕咚和微信的合作。与美国相比,『我国在可穿戴软件与服务平台、传感器、芯片等基础技术领域的创业企业与风险投资仍然非常缺乏。』
长远来看,与手机相似,芯片、操作系统仍旧被美国垄断。
另外,无论中国还是国外,消费者对于可穿戴设备并不是特别感冒,我在使用Apple Watch的时候,就感觉它只有两个功能:日常活动监测和通知中心,其他的到也没什么大用,况且有了数据也不能干什么。
鬼知道未来可穿戴设备会是什么样子,不过如果有闲钱时,我还是会尝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