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选择,都是命运的巨变

文/屹耳

有句话说,

“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对象,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选择到底有多重要呢?

最近在看的书籍,俞敏洪的《愿你的青春不负梦想》,里面写到改变他人生的三个转折点:

从江苏去到北大,又从北大离开创建新东方,到新东方在美国交易所上市。

他高考考了三次终于去到了北大, 但是因为在北大身边的同学都特别优秀,而自己是一个来自农村的穷苦孩子,虽然高考英语成绩好,但是综合评定下来与北大的同学相比相差甚远。

各种差异让他陷入了“综合自卑症”,这直接导致他想要毕业后过上安逸稳定的校园生活,所以毕业之后就留在了北大任教。

又因为当时身边的很多朋友出国,感觉自己与他们的差距一下子被拉得很大,所以产生了去国外读书的念头,结果为留学奋斗了四年还是没有成功,但是这个过程让他对出国流程、对国外的入学考试十分了解,在中国成了这方面的熟手,所以转身就创办了新东方。

创办新东方之后,很快就赚足了出国的费用,并且具备了出国的资格,但是这时候已经没有了出国的想法,他选择请回来在国外工作的很多优秀朋友,并决心把新东方转变为一项事业,直至新东方在美国上市。

他人生的这三大转折点,都是通过人生的每一次选择和努力而来的。俞敏洪说,人生中总会有迷茫,但迷茫的时候也不能停下进步的脚步,前行之中总会有转机,生命就这样转动起来。

没有他的三次高考,就不可能有现在的俞敏洪。因为对当时的他来说,离开农村的唯一办法就是考大学,这是他在年轻时做出的最正确的选择。

有人说,30岁以后的危机,藏在你20多岁的选择里。如果20岁时,令你困扰的问题第一次出现,你选择了逃避;30岁以后,当它们卷土重来时,你就只剩步步落败。

在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中有两个很极端的例子,

女主角林天骄正值大好年华,是学校和家长公认的“好学生”,她带着学校和父母的期望,努力争取全校唯一一个“三好学生”的名额,甚至不惜在考试的时候作弊,为的就是能够考上复旦大学的金融专业,因为金融专业前景很好,而实际上,她内心真正喜欢的是天文。

而高翔则是典型的“坏学生”,没有特别大的志向,用他的话说,“我的理想就是飞”,他喜欢飞行,做了一屋子的飞机模型,在教学楼楼顶真正实现了试飞,在别人眼里他就是个不学无术天马行空的问题少年,但是,他自始至终都在做最真实的自己。退学之后,想要出去闯,做出决定之后便选择出发。

而高翔教会林天骄的,是正视自己的人生,追求自己内心真实的理想,为了自己去过这一生,不是什么别人的眼光父母的期盼。最后,果然不负众望,林天骄最后学了自己喜欢的天文,而不是母亲口中特别有出路的金融。

尤其对当下很多的大学生来说,很容易陷入迷茫的境地,关于专业的选择,关于就业和考研的选择,关于是否留在一线城市工作等。

人们常常讲选择,每个人又都想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得不勉强做出妥协,那些坚定自己内心选择的人其实才是真的勇敢。

而当下的很多选择,很多时候,我们甚至意识不到它的存在。只有回溯往事,看到决定人生轨迹的关键节点,才会明白当时的选择背后蕴含的深意。所以,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坚持自己内心的想法,听从内心的决定。

记得有句话说,有些人可以从小一路读书读上去,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也有人可以早早离开校园,进入商场厮杀,最后搏得风生水起。我坚持认为,这里面没有等级之分,只有方向之分。

每一次的选择,都是一次改变。虽然不知道它会对以后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但至少那是你能做出的最好的选择了。

跟着自己内心的选择去前行,因为这世界上往前走的脚步只有我们自己能听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谁言时光无休止 却道岁月有尽头 让想走的都走 只想牵着我的狗 迎接清晨 告别黄昏 也不挽留 也不回头
    三点水_阅读 968评论 0 0
  • 一夏蹦蹦跳跳地拉着我去上晚自习。 一路上,她的嘴没停过,不停地跟我讲她最近喜欢上的那个某某。 我一言不发地看着她一...
    整体爱叨叨叨叨阅读 3,523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