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偶拍于朋友办公室@俯瞰大上海@神奇的看到了自己的职业人生轨迹@十几年恍若瞬间
终于,用了七月份大部分的业余时间,把《Something Ventured》精读完毕。
大前天,也试着和公益圈认识的一些朋友做了一个导读会。受限于自己的认知还不够深刻,表达于是也没有自己预想的那么清晰。不过,不妨碍我继续探索。
于是,琢磨着应该把暂停于5.11.的《教育、慈善和三六观Education-Philanthropy-and-36Viewpoints》系列文集继续往下了。今天先开个头,热热身。抽取文中一段关于评价公益组织能力的原文拿出来,再配上自己的一些很粗浅体会:
一、原文如下:
Investigate Candidate Organization Capacity to Achieve:
- Does a clear mission statement exist?
- Is an adequate and competent staff in place?
- Is a strong board of directors involve?
- Does the board support the staff?
- Is the organization operating in the black?
- Does the organization command the respect of others in its filed?
- Does the organization have a good record of delivering what it promises?
二、粗浅评注如下:
- 有没有使命目标?
- 有没有合适的团队?
- 理事会成员强不强?是不是花瓶?和使命目标的关联性强不强?
- 理事们是不是很支持团队和组织?
- 组织结构、运作模式是否足够透明、简单?还是“很黑箱”?
- 组织有没有得到同行同领域伙伴们的尊敬?
- 该组织对外宣称的通常能做得到么?还是做一套说一套的?
三、体会:
- 公益是投资、公益是学习、公益是奉献 - 这三句,是读完整本书的体会,日后慢慢解释。
- 在我们的社会,公益组织的能力普遍被认为弱于商业组织,原因经常被说成 - 公益组织缺钱、缺人才、缺理解 - 客观问题确实存在 - 但以我最近六、七年用业余时间参与公益的实践体验来看,这些客观问题的背后原因,从业者、参与者(包括我自己)的态度、站位的局限性问题更大,无法撇除偏见、躲在舒适区、只用负面评论、眼高手低、又不肯委身亲自实践。。。
- 回到上述的对组织能力的评价,道理都很浅显,和评价商业组织的维度并没有特别差别,除了3、5、6等,理事会运作、公益圈社群等和商业环境明显有差别的领域。但,真的那这个自我对照、对照我们所接触的公益组织,能达到优秀的真的聊聊无几。
好了,说的多了,暑假的篮球时间到了。先这样。
慢慢思考慢慢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