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打算下午值班结束,我们一家四口和刚出院的公公就回老家了。妈妈已经准备好了我爱吃的菜包馍,婆婆已经做了蒸肉、煎饼就等着我们一行回家团圆,谁知计划赶不上变化,按照新的防疫规定,我和女儿方怡“最好不出市区”,跟老公打电话道别的时候,我心里很难过!
这次暑假,没有安排外出培训,所以一直和家人在一起。先是回老家我们自建的小院住了一周,品尝了院里的番茄、青椒和韭菜,然后到妈妈的菜园子看了看,带回了一些蔬菜。到7月9日我一个人坐客车来学校值班,谁知临时接到女儿的补习班的开班通知 ,老公只好带着一双儿女回了洛阳。
在洛阳的这些日子,轻松而美好。我每天早晨醒来先做学习强国的竞赛答题,然后出去快走四十多分钟,约6000多步。在路上顺便听听新闻,“看看”视频,完成每天必做的学习强国任务。
女儿醒来,则是背背下个学期要学习的古诗文,间或出去慢跑。她有自己的生活规律,我也不强求她。
儿子醒来的比较晚,但他起床后我们的生活就多了乐趣。他爱叽里呱啦地说话,爱在床上跳来跳去,爱在卧室和客厅奔跑,更喜欢到楼下骑车子,玩玩具飞机。我爱静,他爱动,所以陪他出去玩的,多是他爸爸。我通常是在家陪他玩积木,陪他看书,跟他对话。他爱自己吃饭,我有时嫌他吃得慢,要喂他吃,他不让。时间长了,竟然会主动要我喂。是我长时间跟他分离,总想着是不是能为他多做些。原来,他不跟我睡,总是脸朝着爸爸;现在,睡觉的时候,总是要跟我说话,说累了,挨着我甜甜地睡去。
我们和很多为人父母者一样,爱自己的孩子,想尽量给他们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老公说,他一个人在家一周花不了20元,在这里一天的菜钱都不够。感慨归感慨,看着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他的脸上总是乐呵呵的。我不是传统的贤妻良母型,蒸馒头、煲汤一样也不在行,因为跟孩子在一起,还是非常“令人吃惊”地照着小红书做了不少好吃的菜、饼、饺子和馄饨,满足了孩子们的口腹之欲。昨天,在家里做的爆米花(专用的玉米粒),还受到了公公的好评。
河南洪灾的时候,我看着抖音上的视频流下了数不清的眼泪。洪水肆虐,街道被淹,人们结对拉着绳子在齐腰深的路上行走,为的是回到自己的家。他们中有的是丈夫为了担心妻子在家害怕,有的是母亲牵挂自己的幼儿嗷嗷待哺,还有的是老夫老妻的相互惦记……再后来,看到各地的消防员前去救助,我又实实在在地心疼他们。那么年轻的面庞,那么耗人心力的救援,有时一连几十个小时不合眼,躺在湿湿的河边堤坝上就能睡着了!他们是谁家的儿子呢?爸爸妈妈看到了,会有多心疼?
那时候,我庆幸自己一家四口在一起,虽然不富裕,虽然也常常不见面。即便洪水无情,我们总是在一起的!
不料,洪水还未退去,疫情又卷土重来。一天一天,我们日渐恐慌。开始上报各种表格,关于行程、体温居住地址的。公公生病住院,老公陪床,我在家带这两个孩子。满12岁的学生也要打疫苗了,我陪着老大去接种,小儿子也要紧紧跟着,于是我们三人,都一起在太阳下晒着。不管怎样,这样的日子也是好的!
公公出院了,我们好好地吃了一顿饭,一起幻想着回家去。回去了,我们有自己的房子,客厅和卧室宽敞、明亮,院里有菜,井里有水,厨房装修与城里无异,卫生间也有抽水马桶。婆婆家与我们的院子隔着一排房子,儿子可以独自往来于两处。十里外的妈妈家有一个很大的菜园子:番茄、豆角罢园了,还有茄子、菜椒、辣椒、丝瓜、大葱、小白菜、木耳菜,韭菜……妈妈的院子更是女儿的留恋之地,那里有葡萄架,有石榴树……
老家,还有我常常惦念的舅舅。我从小没有外婆,除了父母,舅舅就是我们最亲的人。每次去看望舅舅,老公的后备箱装的满满的,回来的时候,后备箱依然是满满的。舅舅的村子属于“塬上”,地势很高,1982年发大水的时候,我和妈妈在那里住了好多天。前些天,舅舅担心我们的安危,还特意打电话邀请我们去他家住……
可是,我回不去了,我的爸爸妈妈和舅舅,恐怕要空欢喜一场。真的好想念他们!
此时,我还在学校值班,老公已经载着公公和儿子回家了。今晚,他们一定快快乐乐地吃饭,聊天。儿子见着了日思夜想的奶奶和叔叔家的两个小哥哥,一定会欢喜万分的!他会不会忘记与他相处了一个月的妈妈?
这么多年,应该习惯了一家人分别的,却,总是不能习惯!莫名地恼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