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是否诈骗就看最后要不要汇款,判断是不是自我欺骗就看最后有没有行动
还是不够潇洒啊,怎么感觉都是畏畏缩缩的。
为了表示尊重,对于年龄稍大十岁左右的同事不敢直呼人家的姓名记,结果因为不知道怎么叫见了面反而没打招呼,更没礼貌。
¥个人品牌最大的好处在于:你就相当于成了一个小名人,想想地方台主持人如聪云那样,基本上见个面,听着名字或者一句介绍,人家就知道你是谁,对你有个大概的印象,要进一步合作就很顺利,所以个人品牌就是自带光环,各种资源会主动向你集中。而我现在的情况刚好相反,身边资源其实不少,但是不用说整合来用了,开个口帮个小忙都不好意思,根本原因就在于自己没有做出什么亮眼的业绩,人家对你也没有产生信任,甚至连自己都还无法相信自己。
有些车错过就是一辈子,至少是过站补票的代价很高,比如说打篮球,学生时代没有开始打,现在才去学的话就很难了。更典型的是学习理工科等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没有在学习力最强的那几年打好基础积累经验,现在以一个中年的身份从零开始真的是挺难的。
为什么舍弃了那么多活动,也不玩游戏,按理说时间应该比人家多,但是好像也没做什么,甚至做的比人家少?时间利用效率太低了,老走神,还有几个吞噬大把时间的魔兽。
可以把目之所及的方法论都先过一遍,建个框架,然后就开始,有进度条就能开始积累,慢慢完善
行动→持续行动→持续有效行动
为什么平时对人对事都愿意迎合,一个是水平不够,一个是不想惹麻烦。
为什么喜欢打比方,因为打比方能直接导入既往经验,而不必等到你有机会直接去体验后才开始。
为什么每次听课都有很多笔记感想,到头来就一点用处都没有?因为这是在没有框架的基础上直接抓细节
企业经营者做实践,大学教授做研究,股票投资者做观察。
分析师和评论家其实也是观察,不过严格来说它比投资者要少一级,因为投资者需要观察分析之后作出决策,并且为用真金白银为自己的判断买单,而分析师主要出分析报告,观察家只要发点评论,逻辑自洽能吸引眼球就可以,即使事后证明判断错误,也不需要自己的真金白银来买单。
为什么很多人愿意花一百万买房而不愿意花20万买车,因为房价坚挺还保持涨势的大背景下,买房钱其实不算花掉,买的房子就是你的资产,甚至还可能增值,而买车的话就是消费了。
自律才有自由,散漫惯了,阀值降得太低,做什么你都不适应
收敛——现在学习应该设定收敛区间,就是在内部没有完全消化的情况下就不要再继续扩张了。
有思考能力,如果只是来抱怨,那还不如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