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号,学校请了以为专业的心理老师给我们全体老师做心理培训,培训的话题有两个。
上午是关于情绪管理。
下午是关于“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
通知上说道提前十分钟到场签到,我是踩着时间点过去的,所以就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后面都没有座位了。
没法子,只能坐到了第一排。
上午是没法子,下午则是主动去坐的第一排。
好处就是,可以听得更清楚,看得更清楚。
别人眼光,有时候真的算不得什么,专注自身就好。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主讲老师有较多的头衔,对我来说印象最深的算是跟普通话有关以及家庭教育有关的。
对于一个四川人来说,当初练习普通话我可是吃够了苦头。
家庭教育,也许很多人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其实否然。
很多在不少家长看来很严重的、很烦的问题,解不了、束手无策的时候,咨询一下从事家庭教育的人员,问题可能就会迎刃而解。自己看待问题可能也会有个全新的角度。
教育,我们谈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对于子女进行的教育。
家庭教育是融于家庭生活的自然而然进行的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种终身的教育过程。
人出生最先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它具有先导性、权威性、终身性等特点。
家庭教育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并不局限于道德教育和文化传承,还包括对孩子生活习惯、礼仪规范的培养,以及对家族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
我其实一直都有个“自我认为”,
那就是不少时候,比起孩子,父母更需要接受正确的、科学的家庭教育。
孩子如一面镜子,在他们身上出现的问题,也许就是父母自身问题的显现。
而“显现”出的不少问题,是作为父母的自身所不喜欢的,厌恶的,或者是在自己身上无法改变的。
一个小学生不愿意去兴趣课了。
孩子妈妈就以为是孩子不爱学习了,各种说教各种焦虑。
后来老师了解到,是这位妈妈送孩子去上课的时候,几乎每次都迟到,且迟到的时间越来越长。
孩子觉得不好意思那么晚进教室,然后也显得自己很“特别”,所以不愿意去上课了。
……
如《蛤蟆先生去心理医生》一书中写到,“你还要为自己的不快乐,责怪别人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