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一直是我非常钟爱的一位作家。还记得大一时在宝鸡书店买的那本精装《文化苦旅》,当时一口气就读完了。惊讶于余先生丰富的知识,更崇拜他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之后几年里,收集了他所有的书:《霜冷长河》、《山居笔记》、《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对他的喜爱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无论外人如何评价他,不管别人怎样批评他,在我心里,始终给他留着最重要的位置。
多年来,他从废墟走向废墟,始终以中华文明为圆心,在比较分析已经衰败的巴比伦、古埃及、波斯文明的同时,也在探索着欧洲文明对中华文明的启迪。这长长的跋涉,可以说历尽艰辛,走得的确不容易。他说他是带着一种对中华的文化的恭敬和忧伤来完成这些作品的。他需要把自己的感触令我们当代的同胞能感受到。因而,余秋雨先生找到了这样一个大众的话语,找到了一个古代与现代情感上的结合点,一己与大众之间表述上的结合点。
文化是民族之树枝繁叶茂的水分和土壤,一个没有文化的国度是苍白的,是没有生机的。余秋雨先生对文化、对历史的思考也在一定层面上像钥匙一样开启了我们的思考之门。他的文字,他的话语,他的思考,他的感触,让我们这些从小得到儒雅启示,从小背诵唐诗、阅读宋词,一想起唐宋就感到骄傲的人们开始学会气愤,也像他一样开始学会思考,学会反思。
越是喜欢,就越能感受到,当初他访遍祖国山山水水之时的心情,那定是既感叹于祖国山水风景的秀丽优美,又感慨于文化的骄傲并未传承下去。可以想象,某天走累了,他定是躲在哪个角落里独自落泪,独自伤怀。
他的文字,他的脚步,他的眼泪,只希望唤醒我们心灵深处的文明素质的觉醒。
感谢余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