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我拜托小伙伴去图书馆把我预约好的书——《凸法则》借回来。这是一本讲述沟通交流的实用性的书,里面提供了很多现成的、容易操作的沟通技巧。
小伙伴看到后喜欢得不行,为了表示这本书真的很棒、很值得看,他还特意准备了一场演讲,在公司的读书分享会上兴奋地推荐给了同事们。
但是这股激动劲儿过去之后,小伙伴再无其他动静。平时与我交流,以及与同事、客户沟通,并没有因为这本书而有所改进。甚至过了一段时间,他都开始忘记书上说的那些他曾经很喜欢的技巧了。
读一本书很容易,但是,要把学到的、知道的知识、理念、技巧实际应用到生活中,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却很难。而且,一旦不能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过一段时间后,我们就可能会遗忘掉那些曾经知道的、喜欢的知识、理念、技巧。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读书不就成了浪费时间、浪费表情的事情吗?
就在我苦恼应该怎么帮助小伙伴把知道的理念转变为实际行动时,我遇到了一本很赞的书——《知道做到》。这本书告诉我,真正的学习,是要把知道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具体方法,可按照下面3个步骤来操作。
第一步,少而精地学习,而不是多而浅地接触大量信息。
少而精指的是专注与重复。专注于少量几本书、几个理念、几个关键技巧……然后重复、重复、重复,即间隔性重复那些你要集中学习的几样东西,直至把它们沉淀下来。
人们不能做到学以致用的原因之一是信息超载。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忙着去接触新的信息,却没有闲暇巩固已知的信息。说起来,接触新的信息确实要比复习旧的知识有趣得多。尤其是在获取信息非常方便的今天,海量的各种信息早就霸占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最主要的是,大量地接触新信息虽然有趣,但却很容易遗忘。一旦忘记了,那不是白搭吗?这是一件细思极恐的事情。
我以前也非常喜欢一本书接着一本书地看,但是这样泛泛地阅读并没有让我掌握到多少知识。
《知道做到》里面说:“通过间隔性重读彻底读透少量资料对你心理所产生的影响,要超过泛读(只读一遍)20本书所产生的影响。”韦伯斯特词典的发明人丹尼尔·韦伯斯特也曾说过:他宁愿彻底读透几本好书,也不愿进行大量泛泛的阅读。
也就是说,我们要少而精地学习,而不是多而浅地接触大量的信息。
举个例子,小伙伴最近想要学习沟通技巧,那么他只需要彻底读透2-3本关于沟通交流的好书即可,而没必要一下子看上5、6本甚至更多。想要学习其他技巧也是一样的,比如学习时间管理,只需要挑选3本左右可靠的好书,然后间隔性重复读透之。
第二步,积极聆听,使用绿灯思维。
人们难以做到学以致用的第二个原因是:消极过滤。也就是说,我们会对那些积极的,哪怕是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半信半疑,甚至拒之门外。
这是很可怕的,消极的心态会让我们不能100%地接收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信息。
举个例子,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叫《放慢你的脚步,造福全人类》,是建议大家为了安全,不要太赶,不要做不遵守规则的事情。小伙伴看了后很消极地说:你写这个有什么意义呢?并没有多少人会因为你的一篇文章改变自己的行为。他的消极态度,就这样把我的建议拒之门外。如果没有接下来的交流,他显然不会接收到我文章里的信息。
也许你自己都没有察觉到,你在读书、交流、学习的过程中也常带着这种消极的态度。
想要做到100%接收信息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带着积极的、开放的心态去聆听、去学习;对别人提出的意见、建议和方法使用绿灯思维积极接受,而不是一开始就亮起红灯拒之门外。这样我们就会成为一名可能性思考者,更愿意去尝试挑战别人认为不可能的、或者别人抗拒的事情,从而做出一些“不可能的事情”来。
那些体育界不断挑战新记录的运动员,他们都是可能性思考者。他们积极地相信自己能够做到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然后才能做到一次又一次刷新记录。
要将消极的态度转化为积极的态度,同样需要重复、重复、重复……不间断地重复呈现积极的信息,才能打破消极过滤的系统。
第三步,制定一个跟进计划。
难以学以致用的第三个原因是:缺少跟进。
如果我们接触到一个新的理念后,接下来没有及时制定一个跟进计划,马上进行练习运用的话,我们很快会忘记这个新的理念,重蹈旧的习惯。
说起来第三步是最难的,因为改变行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同时,它也是最重要的。
制定一份跟进计划可以参考书中所写:(老师)告知、(老师)演示、(你)尝试、(老师)观察我、(老师)表扬我的进步或进行修正,告知、演示、尝试、观察我、表扬我的进步或进行修正,告知、演示、尝试、观察我、表扬我的进步或进行修正……重要的事情要重复三遍。
你也看到了,实施跟进计划需要有个老师,能够跟你说明并做给你看怎样将新的理念运用到实际行为中;你根据他的演示去尝试后,他还可以观察你做得到不到位;到位的话就给予积极反馈——表扬、奖励;不到位的话就及时纠正过来。这就是制定一个跟进计划需要具备的三个要素:指导、支持、问责。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去请一位培训师来指导你,我个人觉得身边比你优秀的伴侣、朋友就可以好好利用起来。一次性的指导、支持和问责肯定是不够的,一定要间隔性重复,直到你彻底把学到的知识融入到你的行为中为止。所以,如果遇到有这样的老师,一定要好好款待之哦。
最后,把学到的东西大方分享给他人,也是应用知识最好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