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通过阅读《用户体验要素》,将作者对于分析产品的用户体验涉及的五大要素进行分析总结,将本书中产品“从0到1”涉及用户体验所需思考的问题进行提炼,用于日后分析产品的参考思路。
一、本书的信息架构
本书将分析一个产品的思路大纲分为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以及表现层,再以这五个主要要素为基础逐一阐述如何从不同角度分析产品的用户体验。
主要信息架构模型如下图:
这种把用户体验划分成各个方块和层面的模式,能够在我们考虑分析用户在体验过程中以清晰的思维以及方法进行分析,虽然在真实的分析情景中这些区域之间的界限并没有那么明确,但是我们能够通过思考同时运用这些因素以更好的解决方式解决用户体验问题。而这对于刚刚入门的产品小白或者产品新人都是值得学习思考用户体验的方式。例如在实际过程中,当产品经理很难鉴定某个用户体验的问题是否可以通过改造最基本的导航设计还是在视觉上做出一些刺激用户体验的修改等等,而这些问题可能就需要产品经理同时重视多个区域甚至就横跨在这个模型中各个要素的边界上进行思考解决。
二、各要素解析
(一)战略层
在这个层面上,需要思考的问题有三个:
一是“我们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即产品目标)
二是“我们的用户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即用户需求)
三是要怎样才能知道产品是否达到了产品目标以及满足了用户需求。(即成功标准)
本书中对于解决这三大问题所需考虑到的步骤如下:
1.“我们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
在解决“我们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这个问题的重要一步,产品经理应当明确该产品的商业目标以及传达给用户的品牌形象,商业目标的确立能够使得我们在明确了该产品的影响力的基础之上,更为明确地定义该产品“成功的条件”。而品牌形象能够给用户带来该产品的系统概念以及情绪反应,品牌形象的确立会决定该产品的设计以及用户对此产品形象的感受。
2.“我们的用户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
而在解决“我们的用户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这个问题过程中,产品经理则需要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① “谁是我们的用户”?
首先我们需要进行用户细分,运用几种最常见的方法将用户分成更小的群组,每一群用户都是由具有某些共同关键特征的用户所组成。而本书中谈论到的方法有:人口统计特征;消费心态档案等等。依据人口统计学的标准来划分用户:性别、年龄、教育水平、婚姻状况、收入等。这能够使得产品经理在基于某一特征的用户进行分析该类用户对该产品有关的某个事物的观点和看法,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考虑要素则是用户对技术和产品本身的想法,即高级用户对产品的使用以及需求相比较于普通用户的异同,以此帮助我们了解当用户使用我们的产品时,他们想要什么,同时也能帮助产品经理确定这些需求的优先级别。
② “他们的需求是什么”?
在解决“他们的需求是什么”这个问题过程中,本书则提出进行用户研究的方式收集必要的信息,利用一些研究工具,比如问卷调查、用户访谈,或焦点小组;或者用户测试或现场调查等等,以此帮助产品经理了解用户的普遍观点与感知以及理解具体的用户行为和用户在和产品交互时的表现,最终确定产品的可用性准则。而将获取的各类用户群体需求信息,通过整合关联建立用户模型并从始至终贯穿整个产品“从0到1”的过程。同时由此形成简洁明了的战略文档,不仅可以在用户体验开发团队中起到试金石作用;它还可以成为企业其他部门的项目支持文档。
3.要怎样才能知道产品是否达到产品目标以及满足用户需求
“要怎样才能知道产品是否达到了产品目标以及满足了用户需求”,这就需要产品经理明确一些可追踪的指标,在产品上线以后用来显示它是否满足了我们自己的目标和用户的需求。
(二)范围层
在明确认识产品目标以及用户需求之后,则在这个层面我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是“产品应该提供给用户什么样的功能?”(即功能规格)
二是“产品应该提供给用户什么样的内容?”(即内容需求)
解决这个问题则能够使我们更为清楚地知道正在开发的是什么以及不需要开发什么,项目范围的确定有助于产品负责人设定日程安排以及里程碑。
在确定“产品应该提供给用户什么样的功能和内容?”过程中,以下步骤有:
1.定义功能需求
在此过程中产品经理应当将已经获得的需求分为三种类别:最根本的需求(治本的需求)、次要的需求(治标不治本的需求)、不确定的需求(用户不知道他们是否需要的需求)。“面对所所有获得的需求如何更好的区分这三类需求以及针对这些类别做出解决方法”,则是产品经理所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而在本书中谈及解决这个问题的几个思考角度是:
① 硬件设施对于产品功能的支持性
② 产品的易用性
③ 创建用户场景区别用户需求的主次
④ 从直接竞争对手的产品角得到启示以及从非直接竞争对手的产品挖掘潜在需求。
2.撰写功能规格文档
功能规格说明不需要包含产品的每一个细节,只需要包含在设计或开发过程中出现有可能混淆的功能定义。同时本书谈及有几条规则适用于撰写任何类型的功能规格说明。
① 正面描述。在功能定义时应该描述这个产品将要做什么事情去“防止”不好的情况发生,而不是描述这个系统“不应该”做什么不好的事情。
② 具体描述,尽可能详细地解释清楚状况
③ 避免主观的语气,即功能规格必须可验证或者量化
3.定义所有不同类型的内容
能够帮助产品经理明确需要哪些资源信息以满足不同类型的内容需求,同时满足某个需求有时需要结合不同类型的内容。
4.明确内容的格式以及目的
明确内容的格式与目的在于它可以随时提供用户普遍需要的信息,做到真正以内容解决用户常见问题的需求。
5.大致预估内容需求的每一个特性规模
每个特性规模包括文本的字数、图片的像素大小、下载的文件字节、PDF或音频文件等相对独立元素的大小等。明确这些内容元素的大小,能让我们在这个设计过程中做出最明智的决策。
6.每一个内容元素需要特定的人负责
通过特定的人负责特定的内容元素的方式,在该内容元素被其他成员认可通过时,其他人负责建设和维护它会相对容易。倘若没有确定该内容元素同时没有相应的人员负责便投入开发,则开发过程中每个人对该内容元素的确定不同,会难以推进实际执行过程。
7.定义每一个内容特性的“更新频率”
在定义更新频率频率的过程中,产品经理应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① 从产品目标上看,希望用户多长时间来访问一次信息?
② 从产品的用户需求上看,用户希望多久更新一次信息?
③ 从产品的使用场景上看,用户又会多久访问一次信息?
通过思考这几个问题,产品经理必须要确定一个更新频率,此更新频率是需要介于该产品的用户期望值和有效资源之间的一个合理的中间值。
8.思考用什么方式来呈现这些内容
在思考内容的呈现方式过程中,产品经理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哪些用户想要哪种内容?”
内容信息所对应的不同类型的用户,接受相应信息的方式途径会有所不同,这也需要其内容的呈现方式有所不同,以满足不同用户获取内容信息的需求。
9.明确需求优先级
在明确需求优先级的过程中,产品经理需要面临的问题如下:
① 从战略目标上,评估这些需求是否能满足我们的产品目标以及用户需求?
② 从技术层面上,实现这些需求的可行性有多大?
③ 从内容层面上,其所需的资源信息(人力、财力、时间)是否会超出我们的能力范围?
④ 从产品的其他特性上,该需求是否会与其他需求相冲突,需要如何权衡利弊做出解决方法?
(三)结构层
在明确产品的功能以及内容需求之后,在结构层这个层面上我们则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是如何设计影响用户执行和完成任务的元素?(即交互设计)
二是如何将信息表达给用户的元素?(即信息架构)
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本书提出解决方法:
1.如何设计影响用户执行和完成任务的元素?
面对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概念模型:用户对于“交互组件将怎样工作”的观点。
例如电商产品的“购物车”的概念模型是来自现实世界中的商场的购物车。
针对概念模型,需要思考的问题是:
① 产品是否把某个特性处理成用户所熟悉的某个概念?
② 哪种概念模型能够更加符合用户对于产品模式的想法?
针对错误处理,需要考虑的问题是;
① 当用户操作错误时产品需要怎么反应?
② 如何设计才能使得产品防止用户继续犯错,同时顾及到用户的体验?
③ 如何使得产品从错误的操作中恢复?
2.如何将信息表达给用户?
信息架构研究的是人们如何认知信息的过程,对于产品而言,信息架构关注的就是呈现给用户的信息是否合理并具有意义。
针对“如何将信息表达给用户的元素”这个问题,设计人员应当考虑的角度有:
① 如何将内容信息结构化
通过创建分类体系,该分类体系应该对应并符合我们的产品目标、用户需求,以及包含的产品内容信息。本书就如何创建分类体系谈及到两个方法:从上到下、从下到上。
从上到下
根据产品目标与用户需求直接进行结构设计。先从最广泛的、有可能满足决策目标的内容与功能开始进行分类,然后再依据逻辑细分出次级分类。
从下到上
根据对“内容和功能需求的分析”而创建的分类体系,通过已有的资料信息内容统统放到最低级别的分类中,然后再将它们分别归属到较高一级的类别,从而逐渐构建出能反映我们的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的结构。
②信息架构有几种常见的结构类型
在创建结构时,我们就要具体地识别出用户心目中至关重要的那些信息。设计人员需要思考决定哪些节点要编成一组,而哪些节点要保持独立的标准。利用不同的设计组织原则应用在不同的区域和网站不同的层面。
③ 如何将信息结构视觉化?(流程图、结构图)
针对这个问题,需要思考的问题是:
哪些信息功能类别需要放一起,而哪些需要保持独立?
在交互过程中那些步骤要怎样相互配合?
如何确定分支、群组、组件之间的联系?
(四)框架层
在结构层我们明确了我们的产品将用什么方式来运作,而在框架层,则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用什么样的功能和形式来实现”?
对于这个问题,本书的作者提出了三个要素:
1.界面设计:怎么让用户接触到确定的具体功能以实现用户做某些行为的能力?
针对界面设计,产品经理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① 如何能让用户一眼就看到“最重要的东西”?
② 弄清楚用户不需要知道哪些东西,并减少它们的可发现性?
③ 如何使用户完成目标的过程变得更加容易?
2.导航设计:如何引导用户在信息架构中实现某些行为?
针对导航设计,产品经理需要解决的问题:
① 提供什么方法给用户与产品进行交互?
② 如何让用户更为清楚地知道“他们在哪儿正在干什么”以及“他们能去哪儿将能干什么”?
③ 如何使得传达出来的信息让用户能够理解哪些选择对他们是有效的?
④ 如何让用户去理解哪个有效的选择会最好地支持他们的任务或他们想要达到的目标?
大多数具有良好用户体验的产品会提供一个多重的导航系统,即能够在各种情形中成功引导用户的设计方法,几种常见的导航系统有:
① 全局导航:提供了覆盖整个产品结构的通路。
② 局部导航:提供给用户在这个架构中到“附近地点”的通路。
③ 辅助导航:提供了全局导航或局部导航不能快速达到的相关内容的快捷途径。
④ 上下文导航:是嵌入页面自身内容的一种导航。
⑤ 友好导航:提供给用户他们通常不会需要的链接,但它们是作为一种便利的途径来使用的,例如网站的联系信息、反馈表单和法律声明的链接等等。
3.信息设计:如何将产品信息以及某些想法传达给用户?
针对信息设计,产品经理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呈现信息使用户能很容易使用或理解它们?
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方法是用一种能“反映用户的思路”和“支持他们的任务和目标”的方式来分类和排列这些信息元素,还有进行设计指示标识,例如“鼠标滑过时字体变色”等等。
低保真的原型图则是整合在框架层的三种要素的方法:通过安排和选择界面元素来整合界面设计;通过识别和定义核心导航系统来整合导航设计;通过放置和排列信息组成部分的优先级来整合信息设计。
(五)表现层
在完成其他四个层面所有目标的基础之上,在这个层面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则是如何满足用户的感官感受。这些感受则是:视觉、听觉、触觉。而在本书中集中讨论视觉设计是如何支持用户体验,作者也提出了所需考虑的因素:
1.忠于眼睛
针对此要素,设计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有:
① 产品的设计会使得用户的视线首先落在什么地方?
② 哪个设计要素在第一时间吸引了用户的注意力?
③ 产品的设计对于战略目标来讲是很重要的吗?
④ 用户第一时间注意到的东西与他们的(或是设计人员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吗?
对于成功的产品,它们遵循的是一条能够顺利引导用户使用产品的流畅路径,于此同时,这些引导并不会分散用户那些“能完成目标的信息或功能”的注意力。
2.对比和一致性
对于这个因素,设计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则是:
① 如何通过对比的方法将把用户的注意力吸引到界面中的关键部分?
② 如何通过保持产品设计的一致性能够进行有效地传达信息,同时不会导致用户迷惑或焦虑?
3.内部和外部的一致性
对于这个因素,设计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则是:
① 如何将已经被独立设计好的设计元素形成一个系统,使得最终的产品作为一个有凝聚力、连贯的整体来使用?
② 如何将产品以一个“统一的品牌识别形象”呈现于用户,甚至是客户、潜在客户、管理层、员工或其他访问者?
4.配色方案和排版
对于这个因素,设计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则是:
① 如何利用色彩向外界传递品牌识别?
② 如何设计使得用户区分色彩之间的差异与运用?
③ 如何使得风格之间有足够的“对比”,吸引到用户的注意?
三、总结
以上则是笔者通过阅读《用户体验要素》,将本书中作者对于产品在用户体验方面的五个要素进行问题总结,俗话说: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作为产品新人需要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也是本人当前阶段所需努力的方向,一个产品从0到1的过程,更像一场马拉松需要在此过程中密切注意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并且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方式。每重新看一次《用户体验要素》就会有不同的收获,也强烈向各位推荐此书,也值得我们花时间细细品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