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发现人愈憔悴,表现衰老。昔日容颜难以寻觅,唯见白发徒增于两鬓。倒不是要来顾镜自怜,常常是因此感叹时光流水,岁月无情。
两年前以来,以为自己还很年轻。不想有一天,瞥见头上有了第一根白发,随后二根,三根,明晃晃似剑,亮晶晶如刀,触目惊心,十分灼眼。于是,急忙慌地找来镊子,要将它拨之而后快。
有一段时间,不意拿起镜子时,拨白头发便成了一件常事。然而白发并没有因此减少,反呈增多之势。逐渐地,除了两鬓,前额,脑后,三三两两,明亮可见。
这时我才意识到:昨日的少年,不再年轻,开始衰老啦。心情也随之沉重复杂起来。
随着白发增多,每日来拨渐感厌烦,况有的看见容易,想拨它多是不从,一番躲躲闪闪。似是在抗议:这是我的地盘了。
如今,来自现实生活的冲击,自我的经验,心境发生一些改变。比如说,两年前,一个礼拜要理一次发,如今半个月。似乎不太在意形象了。
拨白发的举动由此少了,随它去,一样的无奈。虽仍是明亮得很,再看见时,已没有了初始时那般不待见,心情也平和许多。似乎接受了趋向衰老的事实。
有时对镜自详,不禁常常想起年少时的自己。想起旧照片上曾经的少年,那些曾经去过地方的身影,像云朵在梦中飘来飘去。无论从那一处,都难以找到符合原来的模样。
便十分怀疑眼前的这个人究竟是谁?越盯着看,越觉得陌生。“这就是我吗?”“我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人感到相当迷离,恍惚。接着一声叹息,一阵失落,几分惆怅。
认识到,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对应的生活不一样,甚至连眼前的世界都不一样。时常会思考一些问题。或有意识的,或无端的。
在感叹当初的少年老了之时,会问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不止一次的问。有时得不到答案,有时模糊不清,有时答案不尽相同。
比如今天,我突然这样想到:人活着是为了人。为了妻子儿女,为了父母至亲,为了与自己相关的所有的人。为了他们,去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有时说生活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说孤独,说想要自由,只想过自己的生活。实际上,很难不与他人不发生关系。你想“隐”,却又留恋红尘。你还做不到无欲无求,原来你竟只是个凡夫俗子。
想要的从眼前第一个开始,待有一天实现了,又会生出第二个想要的。在有限的时光中,奔跑的速度远追赶不上岁月的衰老。心里变得焦灼。越焦灼,心里越负担,越容易令人衰老。
我总觉着:人活着,不可以太苦。总要有点“享受”。比如脱离沉重,劳苦,远离卑鄙丑陋。比如可以去做自己喜欢并愿意做的事。旅行,读书,喝茶,赏花,看雨,听雪,诸如无聊之事。
有一天,我看见这样的人:有红火的事业,家庭幸福,面带桃色,脚踩春风。我就忽然感悟:一条路走通了,一通百通。所有的困难都会让路,所有的资源都涌靠而来。
那么,怎样把这条路走通呢?你正在走的是怎样一条路?你要走的是什么样的路?又是怎样发现这条路呢?
想起来,当年岳飞举笔: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不知是怎样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