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纳兰容若:清代著名词人,剩余1655年,卒于1685年。原名纳兰成德,因避太子“保成名讳”,故改名为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纳兰父亲是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其家族十分显赫,隶属满洲正黄旗,是清初满族八大姓氏里最风光、最有权势的家族,就是后来的”叶赫那拉氏“。
纳兰容若少时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并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都有骄人的成绩;又继承满族传统,擅长骑射和武术。康熙十五年(1676年)进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武官正三品,后升为一品,常伴随康熙左右。出生在贵胄之家,自己又有过人的能力,可以说纳兰一出生,就注定了一生的锦衣玉食,荣华富贵。但谁知造化弄人,没有的总是好的,这样一个贵公子,却羡慕平民布衣的生活,甚至有归隐山林之意,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人间惆怅客,不是人间富贵花”。
可惜世事永远难两全,纵使纳兰有归隐之心,家族是不可能成全他的。所以他只有带着美好的愿望,苦闷的生活。直到他二十岁时,最脆弱的时候,遇到了他的妻子——卢氏,共同的生活中,卢氏已经成了他的知音,他们夫妻恩爱,感情甚笃,美满的婚姻生活,给纳兰不得意的人生带来了些许的慰藉。或许他们感情太好,遭到上天嫉妒吧!婚后第三年,卢氏死于产后受寒。爱妻的逝去,痛失知己的他,精神上的痛苦无以复加,从此他“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痴情的纳兰,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从失去爱妻的痛苦中挣扎出来。并在这段时间写下大量的悼亡词,来纪念卢氏,纪念他们之间的感情。这里就以一首《临江仙》为例:
临江仙
寒柳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叫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本词解析:
层冰:厚冰。
春山:春天的山。因春天的山为青黛色,有借指女子的眉毛,或女子。这里指亡妻。
眉弯:弯弯的眉毛,也指眉目间的神情。
这是一首借咏柳而抒发哀悼之情的词作,纳兰在词中咏物写人,风格婉约,意境深远,不失为一首咏物佳作。开篇设问“飞絮飞花何处是?”,那些随风飘扬的柳絮杨花身在何方?“层冰积雪摧残,”原来是被厚重的冰雪摧残了生命。“疏疏一树五更寒”和词题的“寒柳”相照应,“疏疏一树”四个字本就让人心里升起一股寒意,更何况还是寒意特别重的五更天,让人觉得凄清无比。
上篇的尾句“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让凄清的气氛中有了一丝暖意,柳树在明月的映照下更加憔悴,但也惹人爱怜。如果纳兰在上篇中以柳喻人,勾画出亡妻姣好的外表以及多舛的命运,那么在下篇中,纳兰则开始追忆往事,抒写思念之情。“最是繁丝摇落后,转叫人忆春山”,在柳丝摇落之时,纳兰想到了亡妻。“春山”到底是什么颜色,我们无从得知,但却让人觉得春意盎然,凭这句我们也可以猜想到卢氏昔日的风采,一定是让人如沐春风的。如今斯人已逝,徒留相思,即使梦中相见,但好梦难留,断梦难续。
“湔裙”是说妇女有孕到水边洗裙,分娩必易,相传窦泰的母亲在怀他的时候,产期到了却不能分娩,于是求助于巫师,巫师说:“只要渡河湔裙,就容易产子。”作者在这里用典故,暗指卢氏死于难产。
四季更替是自然规律,寒冬之后便是春天,那时远山如黛,只可惜在纳兰心中,一切都变了模样,物是人非,爱妻死后,再美好的春天也和他无缘了,所以才有尾句“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这凝重的叹息声里,包含了多少凄凉与感伤,恐怕只有纳兰自己知道吧!
自古多情空余恨,人生一世知己难求。纳兰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人生的知己,可他又是不幸的,知心人有永远的离开了他。人生最无奈的事情,就是梦醒了,发现痛苦依旧,无其它路可走。
读纳兰词,寻找古典美,用它来抚慰我们的心灵。让目光穿越时空,去和那位翩翩公子相遇,去触摸他多情的灵魂。
本文由新月青莲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