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论语》87---道不同不相为谋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说:“人与人之间,如果志向、爱好、志趣不同,就不可能在一起讨论问题。”
孔夫子主张的道,是正道,是充满正能量的道。
这句很经典的话,最常运用于观点不一致的人之间。既使夫妻之间,有时话不投机,也会引用“道不同,不相为谋”,适用极其广泛。
小到个人之间,大到国与国之间,无不如此。历史上最著名的例子,首属《管宁割席》吧。
东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二人同在园中锄草,发现地里有块金子,管宁对金子视如瓦片,挥锄不止,而华歆则拾起金子放在一旁。又一次,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自此以后,再也不以华歆为友 。
做人做事的态度不同,就不能成为朋友,更别说在一起议事了。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是指的大道不同吧,也就是说政治态度不同,才导致二人如此。
人各有志,不得强求。为什么党内称同志,就是因为共产党员的宗旨、目标、志趣一致,才有此称呼吧。不一致,是走不到一块去的。如果各走各道,又怎能相谋呢?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的就是“道”相同,才聚而分吧。臭味相投,词虽不雅,但道出了相谋的机理。
物物相同,何况人乎。道不同的人,既使在一起,走着走着,最后也会分离;道相同的人,既使不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聚到一起来。
当年的朱毛会师,不是志同道合,才相聚一起吗?我们共产党员来自于五湖四海,不是因为志同道合吗?我们共同学习陈老先生的《我与论语》,不也是有共同的爱好吗?
兖州,陈涛,2019.11.23.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