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边吃晚饭边看电影,大口喝酒后一看时间,天啊,吃饭竟然花了一个小时,而思考当天,又如同已过去的无数个周日一样。可我貌似还有好多的事情要做,要在专业上取得进展,要炒股赚钱,还要去找女朋友……
不知怎地就想起了从前读过的tombkeeper写的一篇文章,他对时间的“尊重”到了令人诧异的地步,当然,差我的人生楷模“柳比歇夫”一大截,tombkeeper能从“妇科圣手”成为网络安全界的顶级高手,想必和此有莫大的关系吧!然而我在网络上寻找这篇文章时,意外地发现了tombkeeper的一篇微博:
猛地颤抖了一下,这正是在说我呀! 我经常说自己想要什么,却鲜有实际行动,更遑论实质性地进展。
呀!好痛。
最后找到这篇文章了,印象深刻的是下面的一段文字:
人生有很多时间浪费在等待上:排队、等车、堵车,耗在路上,等等。为了尽可能少在这些事情上浪费时间,我能不出门尽量不出门,即使从卧室到厨房也会走得很快。我有一个小小的表格,上面记着附近的几家超市和银行各自人最少的钟点。需要去稍远的地方,我会预先在地图上规划好最合适的路线,打印下来,交给出租车司机。上初中的时候,我甚至用铁丝做了一个装在自行车龙头上的书夹,这样在骑车的时候也可以读书——那东西我差不多用了快一个学期,后来被我妈发现,禁了。
类似的场景,我在《互联网时代》第1 集中也看到过。
拉里.罗伯茨是“互联网之父”,在五角大楼参加阿帕网组建的时候,用秒表对五角大楼内部所有走廊进行了测量,计算出各个办公室间“最快的行走路线”,他的同事戏称“拉里路线”。“我可以对每个区域的每个部门进行计时。这样我就可以从计算机那里找到最短路径。那只是因为我不想浪费时间,我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以浪费。”拉里.罗伯茨回忆。
现实中,我曾经也遇到有类似行为的人,那应该是在读五,六年级的时候,我问一个学习刻苦的同学一天上几次厕所,他说实在忍不住了才会去上厕所,这位同学在初中三年的每一期期末考试一直都是位列前三甲。上了县城最好的高中,高中和大学不知其成就,相信,他不会”泯然众人矣“。
好厉害,即使在小学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有非常强的执行力。反观自己,蹉跎了多少岁月。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