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和孩子达成协议,但没有执行到位,家长过于坚持导致关系僵化,是否要妥协以及如何处理?
解答:
这个问题可以从达成的协议说起,第一,协议的制定是否尊重了孩子和父母双方的意愿; 第二,协议的要求是否是孩子稍微努力可以达到的,如果要求太高,孩子想执行但是难度太大也会选择不执行;第三,有没有对父母的要求在里面。比如家里的协议通常只针对孩子,孩子在执行上心里也会有不平衡,所以如果双方制定的协议包含了双方需要去努力用心达到的事情,孩子更愿意跟家长一起去执行和遵守,对于家长来说,也是给孩子的言传身教;第四,协议是否定了规则,如果不执行该怎么办?彼此都做好心理准备,不执行的结果是什么。
其次,在协议的持续上孩子需要成就感让他有动力去执行,而且要让这种执行变成Ta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家长是帮助Ta养成好习惯,帮助Ta持续的,而不是让家长变成了监工的角色。所以面对这种情况,在协议制定好后,你就要问孩子,如果你不想执行的时候,你希望爸爸妈妈怎么提醒你,会让你更舒服呢?这是家长之前就要考虑到的,把问题提给孩子,让孩子来解决这个问题,你也能更了解孩子的想法。此外,也要通过执行的过程去看到孩子的进步,有微笑的进步都要真心的去欣赏和赞美。
相信有了合理的协议约定、父母的言传身教、孩子的成就感、以及对孩子意愿的尊重,您一定可以让亲子关系融洽的同时,也可以很好的帮孩子执行约定,养成习惯。
2.问:孩子从来不主动学习,沉迷手机以及网络游戏,必须要在家长的督导下才能学习,请问家长该怎么办?
解答:
这个问题的解决我们要先找到原因,再从原因入手,去找到解决的方法。
首先,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是比较轻松的,会收获很多快乐、会很有价值感,但是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往往就会比较痛苦,尤其是成绩下降时还会很有挫败感,所以通常孩子不愿意主动学习,沉迷在游戏中。
其次,孩子们这个时期自我管控能力差,身边手机游戏等诱惑又比较多,所以就经常需要爸爸妈妈们监督检查,一直督促才愿意去做,所以建议爸爸妈妈们可以带着孩子一块制定一些新学期的规划,让孩子自己来制定,这个过程中让他获得更多的发言权与主动权,让他们体验到通过努力获得进步的快乐,可能这个过程会比较难,但爸爸妈妈们一定要坚定信心,给孩子制造一些轻松的欢乐的环境,让孩子体验到一点一点进步的感觉。
最后,很多爸爸妈妈一提到孩子的学习问题,常常是十分苦恼的,有着说不完的困惑与问题,但其实爸爸妈妈们更应该明白,父母的多一点点耐心、多一些理解和支持、多一些换位思考,多一些用心陪伴,是可以让漫长的培养孩子学习之路充满快乐的。让孩子想到学习时不是一筹莫展,而是充满开心的状态,一定就会有更大的兴趣,自然会愿意去学习,所以父母也要调整好心态,以及做好情绪管理,在孩子制定目标后,监督孩子好好的执行,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陪伴孩子一起进步。
3.问:孩子对于喜欢的事物,兴趣度在逐步降低, 但是兴趣爱好还是很重要的, 孩子成长过程中也是需要游戏的,请问家长该如何去引导?
解答:
首先,非常认可您的观点,兴趣爱好对孩子来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重视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对于孩子提升个人素质,学习成绩都至关重要。
其次,为什么孩子兴趣会降低,当发现孩子兴趣爱好后,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培养发展积极兴趣,防止孩子的兴趣点逐步降低,那爸爸妈妈们应该怎么做呢?
️要创造良好的环境,环境的影响很大。孩子经常接触的伙伴和事物,会对孩子的喜好影响特别大,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内外环境。
️家长要适时引导。每个孩子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不懂的事情都爱问为什么。这个时候家长要主动引导,在解答问题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学习知识的兴趣。
️爸爸妈妈要学会用比赛的形式,强化孩子学习兴趣爱好的欲望。在竞争中学习,培养竞争意识,但是比赛中也要掌握好适度和适量。
最后,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家长都要鼓励和支持,让孩子能够淡然面对成功,不惧面前的失败,不骄不躁,树立孩子的信心和毅力,在遇到困难时不轻易放弃。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 总之,希望每位家长都能帮助孩子强化和升华兴趣爱好,陪伴孩子一起进步成长!
4.问:孩子青春期叛逆,厌学、拒绝去学校、不想读书学习,沉迷手机,只有手机是她最好的朋友,请问家长该如何引导与解决?
答: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去了解孩子不想学习、不想读书背后的原因,比如有的孩子是因为跟父母关系不好所以有一种报复心理在里面,“你们不是最重视我的学习吗?那我就不学给你们看”,讲不学习变成一种与父母对抗的方式;
比如有的孩子是因为在学校里的人际关系出了问题,没有好朋友,在学校里不开心,所以不想去上学,进而不喜欢学习;
又比如孩子很讨厌某些老师,所以不愿意学老师的课,等等;
此外还有孩子的学习方法不行、抗挫抗压能力不够、一次考试没考好可能就对学习产生了恐惧、又或者孩子想发展其他的兴趣爱好,而不止是学习。
因此,首要的是去分析了解孩子不想学习、不去读书背后的原因到底在哪儿,然后对症下药。
另外,说到手机的问题,手机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集社交、娱乐、学习各方面于一体的工具,所以如果孩子特别喜欢手机,您也可以看看她喜欢手机什么,是特别喜欢跟朋友聊天、特别爱玩游戏还是什么呢?不论是哪种情况,都反映出您跟孩子的亲子沟通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的,所以相信这次亲子沟通的课,您一定要好好听,多让自己的视角、眼界贴近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放下做父母的姿态,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此外,帮助孩子多结交正向的朋友,能够给她更多积极的影响,一定能帮她增强内心力量,度过难关!
5.问:孩子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不知道以后自己要做什么,没有目标和方向,更没有远大的理想,请问家长该如何引导?
答:这个问题应该是很多家长现在面临的困惑,现在物质条件这么丰富,可是我们的孩子们却越来越没有理想、没有动力,以前的人,大多非常勤劳,非常有目标,而现在的孩子都很佛系,这是为什么呢?
孩子没有理想,没有目标感,背后的原因是动力不足、深入到内心的体验见识不够。那么人的动力来自于哪儿呢?来自于需求的满足,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有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以前的人,大多物质没有满足,整个社会环境的物质都是匮乏的,所以在物质层面也会很有奋斗的动力;而现在孩子物质极大满足,所以需要去满足精神需求才能激发内在的动力,也就是孩子的安全需求、尊重需求、价值需求的满足,所以价值要在这些方面下功夫才能让孩子内在有动力,我们的课程设计都是围绕孩子精神需求的满足,不断创造环境去磨练孩子,让孩子苦中作乐、内在满足。这些都是家长要去看到的方向,让孩子通过各种体验去真正的成长起来。
希望这些回答对各位爸爸妈妈有启发,所有的学习都是要持续的,越深入思考和学习,答案就越清晰,祝福每个家庭都越来越幸福,每个孩子都快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