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开始就说到的,后来又一再提到的“终局思维”,也就是教育者要经常跳脱出来,要经常站在教育的终点(目标点)来审视教育的过程,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教育路线没有跑偏。
为什么要跳脱出来才能看出有没有偏移路线?
很简单,你如果只盯住脚下的地是无法走直线的,只有望着远方的一个目标,才能直线前进,不会偏离目标。这种思维方式说白了其实就是“战略思维”。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
为什么入错行很可怕?
举一个例子:
2000年有两个大学生毕业了,甲成绩非常好,于是去了当时正火的省级报社,拿高薪,受人尊敬; 乙成绩很一般,只能去一个小公司,公司天天亏钱,老板长的很丑,还整天吹牛,怎么看都像骗子,工资只有几百块,还经常发不出来,公司名字叫“阿里巴巴”。
今天,我们再来看看甲乙两人的境遇,去省级报社的甲,用尽手段心机,好不容易才混到中层管理。但是因为报纸媒体已经日薄西山,正在裁员,即便是中层也岌岌可危,在大城市每个月拿着几千块的工资过着紧巴巴的日子,还随时担心会下岗。
而乙呢?只要不出意外,已经是亿万富翁,只要想创业,风投排着队来砸钱投资。
这就是入行不同造成的差异。入错行就相当于登上了一艘注定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在汪洋大海上,登上一艘快要下沉的船,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再起到什么作用的。
所以作为一个教育者,要始终站在未来,用自己的见识来指导孩子前进的道路。
但是如果连教育者自己都搞不清状况,落后于时代,还硬逼着孩子往火坑里跳,那么结果如何,也显而易见了。
刚刚举的例子比较极端,我在这里再从历史的角度,说下中国人这几十年的财富分化的过程。
我这里只说几个造成普通家庭财富分化的四个分水岭,也就是财富飞跃的四个机会。
六七十年代,除了几个特权家族,大家都一样穷。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人终于有了致富的机会,抓住机会的人,就实现了财富的飞跃。
第一个分水岭:谁先做生意。这个不用多说,当时随便做什么都赚钱。
但是这批人里能保住财富的人却很少。为什么?因为抢先做生意的这批人基本上都是没受过教育的社会边缘人,也没什么文化,他们就算有了钱这个优势武器以后也不知道应该干什么,就像一个拿着装满子弹冲锋枪的小屁孩,不闯祸才怪。
后来这批人有的蹲监狱,有的染上毒瘾,赌瘾,倾家荡产,有个电影《老兽》,说的就是那一批人中的一员。
我把钱比喻为武器,因为有了钱,你可以请更好的老师,可以让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条件,还可以在局势不好的时候抢先移民,钱就是能让你在竞争中抢跑,在乱世中保住性命的超级武器。
第二个分水岭:下海。
我这里说的下海是指一批有文化,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也开始放弃“革命的螺丝钉”身份,投身于商海,这批人中有很多都富到了现在,哪怕是没有致富的人,至少也在深圳这类的开放城市挣到了一套房子,深圳一套房到底有多贵,可以自己去查。所以只要去对了城市,并站住脚跟,你的财富就会比你在家乡的同学高出了十几倍。
下海从来也不是什么褒义词,在保留了很多古汉语的日语中,说到“某某下海拍片”了,大家都秒懂了。所以当时的“下海”也是需要一定的勇气才能做出的行为。
第三个分水岭:投资股市
中国股市从零开始,涨到几千点,只要当初买了股票的,资产都翻了几倍,如果能坚持好股票不卖,那就是千倍甚至还不止。
第四个:投资房市
2000年左右,只要买了房,不论在哪个城市,都享受到了这个让资产翻倍的红利,当然,北上广深这些大都市的红利更大,这也提醒我们,要投资,就要投有发展前景的大城市;
中小城市甚至乡村,人只会越来越少,相对应的房产也只会越来越不值钱。投资一个城市的房产,就相当于在投资这个城市的未来,也就是在买这个城市的股票。
一共四个机会,抓住任意一个,就可能让家庭财富跟上社会的进步,抓住两个甚至以上,他的家庭财富就远远超过90%以上的人了。至于那些一个都没有抓住的人,那只能自祈多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