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系受2020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抗疫+云课堂”背景下中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公报,课题编号:2020YQJY471。课题负责人肖佳裔。组员:严丽杰、周悦、姚睿
摘要:结合疫情出现的各类问题,理应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教育契机,能够让孩子们从中体会和成长。因此,在此背景下提升中学生信息素养是极有必要的,也有着常规课堂教学所无法匹及的优势。该文对“抗疫+云课堂”背景下杭州市Z中学学生进行信息素养及其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学生的整体信息素养水平处于中等偏下,信息道德与法律意识较为薄弱,对遵守信息社会中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了解信息法律与法规、了解信息安全常识的能力还需要培养和加强。性别、年级、文化课成绩、信息设备使用频率、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信息技术使用态度和学生自我效能感对信息素养总体及部分指标均具显著性影响。
关键词:云课堂;中学生;信息素养;影响因素
一、引言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传统的课堂教学被搁置。自“云开学”以来,学生在家里利用各种电子设备进入“云课堂”进行语数英科社各科课程的学习。根据学校整体的教学安排和学生实际的情况,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和心理学科将结合本次疫情,以线上德育课程及空中课堂微信推送等形式落实学习。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作为课程的根本目的。信息素养是指明确信息需求、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利用信息从而创造性解决问题并遵守信息社会道德规范的综合性素养,大致可分为信息意识与认知、信息科学知识、信息应用与创新、信息道德与法律四个方面。《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充分认识提升信息素养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作用。 但在“抗疫+云课堂”的背景下,我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现状不容乐观。通过“云家访”与学生和家长进行的交流和对微信推文阅读量的统计,笔者发现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在信息意识与认知方面,空中课堂推文阅读量普及度较低,学生缺乏对有效信息的关注和感受;部分学生轻易转载不良信息,无法从海量数据中甄选和判别正确的信息;
(2)在掌握信息科学与知识方面,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各类电子设备登录云课堂和使用麦克风进行交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存在不知道如何使用系统的各个功能部件,不会查看微课PPT,不会书写,不知道如何在讨论区发表观点,不会提交答题测试、无法提交和订正课后作业的现象;
(3)在信息应用与创新方面,部分学生无法在云课堂中进行团队合作研讨;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界面卡顿、账号离线时,无法独立解决此类问题;
(4)在信息道德与法律方面,部分同学在云课堂的讨论区胡言乱语、大量刷屏、乱写无关信息。
这场战“疫”是场光荣的战争,结合疫情出现的各类问题,理应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教育契机,能够让孩子们从中体会和成长。因此,在此背景下提升中学生信息素养是极有必要的,也有着常规课堂教学所无法匹及的优势。如何在“抗疫+云课堂”背景下更好地提升中学生的信息素养,针对我校存在的几个问题,本研究将充分了解中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并从性别、年级、文化课成绩、信息设备使用频率、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信息技术使用态度和学生自我效能感等方面探究信息素养提升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提升我校学生信息素养提供参考。
二、研究设计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Z中学初中生为调查对象。因学校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尽可能排除了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诸多干扰性因素。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在线问卷的形式,由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作答,研究共获取在线答卷285份,其中有效问卷259份,有效率为90.88%。
2. 研究工具
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分析后,本研究以石映辉等学者设计的《中小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1]作为中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估标准。标准包括信息意识与认知、信息科学知识、信息应用与创新和信息道德与法律4个一级指标,信息敏感、信息应用意识、信息保健意识、信息基础知识、信息应用知识、信息的获取与识别、信息的存储与管理、信息的加工与处理、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信息的评价与创新、信息道德、信息法律与法规和信息安全等13个二级指标。
结合疫情现状,改编朱莎等学者设计的《中学生信息素养评价问卷》[2],调查问卷由三大部分组成: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生信息素养测试题和学生五级李克特调查量表。五级李克特调查量表涉及的维度有信息设备使用情况、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信息技术使用态度、自我效能等四方面。整个问卷共84题,其中包含两题重复性题目以排除无效卷。
本次有效样本量一共259份,无缺失项。科隆巴赫Alpha系数达到0.845,大于0.7,收集到的数据可靠性良好。KMO值为0.891,大于0.7,问卷的结构效度良好。
三、结果分析
1. 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次调查的人口统计学信息及文化课成绩如表4所示,不同性别、年级的学生比例差异不大。
2. 初中生信息素养水平分析
利用SPSS查看正态性检验结果,由于样本数较小,以S-W结果为准,sig.=0.125>0.05,服从正态分布。
查看Q-Q图进一步确认,由图可见基本在直线附近,可以认为服从正态分布,这次的调查数据比较真实可靠。
Z中学学生信息素养整体水平、信息意识与认知、信息科学知识、信息应用与创新和信息道德与法律四个方面的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信息素养整体水平平均值略低于中位数,说明本次调查的学生的整体信息素养水平处于中等偏下,有待提高。在信息意识与认知、信息科学知识和信息应用与创新层面,平均值略高于中位数,说明调查对象的信息意识与认知、信息科学知识、信息应用与创新水平处于中等略微偏上的水平。在信息道德与法律方面,平均值小于中位数,说明调查对象的信息道德与法律意识较为薄弱,对遵守信息社会中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了解信息法律与法规、了解信息安全常识的能力还需要培养和加强。
3. 初中生信息素养差异性分析
通过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从调查对象的性别、年级、文化课成绩、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信息技术使用态度、自我效能、设备使用情况等几个方面对信息素养的差异性进行分析。
(1)信息素养性别差异性分析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不同性别的中学生在信息素养总水平、信息意识与认知、信息科学知识、信息应用与创新和信息道德与法律等方面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女生在信息素养水平、信息意识与认知、信息科学知识、信息道德与法律方面略优于男生,男生在信息应用与创新方面略优于女生。
(2)信息素养年级差异性分析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不同年级的中学生在信息素养总水平、信息意识与认知、信息科学知识、信息应用与创新和信息道德与法律等方面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七年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信息意识与认知、信息科学知识略优于八年级学生,八年级学生的信息应用与创新能力、信息道德与法律意识略优于七年级学生。
(3)信息素养文化课成绩差异性分析
不同文化课成绩初中生的信息素养差异分析如表8所示,在信息意识与认知和信息科学知识层面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小于0.05),优生的信息意识与认知、信息科学知识均高于待优生,这可能是因为优生的接受和学习能力较强,并有效利用信息和信息工具为学习服务;在信息应用与创新和信息道德与法律方面,优生与待优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优生的信息应用与创新水平和信息道德与法律意识比待优生略高。
在信息素养总体水平上,不同文化课成绩的初中生存在显著性差异。优生的信息素养水平明显高于待优生。
(4)信息设备使用频率对信息素养的影响分析
为了探究初中生信息设备(手机、电脑、平板等)使用频率和信息素养的关系,本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如表10所示的结果。
学生信息设备使用频率与总体信息素养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在信息意识与认知方面,学生信息设备使用的频率越高,信息意识与认知水平越高。
(5) 信息技术应用程度对信息素养的影响分析
为了探究学生在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广泛程度和信息素养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如表11所示的结果。
学生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与总体信息素养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在信息意识与认知、信息科学知识、信息应用与创新方面,学生使用越多的信息技术工具或平台,其信息意识与认知、信息科学知识、信息应用与创新的能力就越强。但在信息道德与法律方面,存在着不显著的负相关,这可能是因为“信息迷航”。
(6) 信息技术使用态度对信息素养的影响分析
为了探究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态度和信息素养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如表12所示的结果。
学生信息技术使用态度与总体信息素养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在信息意识与认知、信息科学知识、信息应用与创新方面,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越积极,其信息意识与认知、信息科学知识、信息应用与创新的能力就越强。
(7)学生自我效能对信息素养的影响分析
为了探究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自我效能和信息素养之间的关系,即探究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完成某一信息技术应用行为的主观判断与信息素养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如表13所示的结果。
学生自我效能与总体信息素养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在信息意识与认知、信息科学知识、信息应用与创新方面,学生的自我效能越高,其信息意识与认知、信息科学知识、信息应用与创新的能力就越强。
四、讨论与启示
本研究调查了疫情前期Z中学在校初中生的信息素养现状,并分析了性别、年级、文化课成绩、信息设备使用频率、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信息技术使用态度和学生自我效能感对信息素养的影响。
在文化课成绩方面,研究发现优生的信息素养总分显著高于待优生,信息意识与认知和信息科学知识也显著高于待优生。这与预期设想一致,优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强,掌握了较为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和信息工具为学习服务,使得其能够有较强的信息应用意识和保健意识,并掌握较多的信息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但在信息应用与创新和信息道德与法律方面,优生和待优生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教师可以将信息应用与创新和信息道德与法律两方面作为学生主要的学习内容,在集体授课时使多数学生都能在同一起跑线上学到知识和技能,例如在疫情中使用的一些高新技术,如5G、AI等,就很有深入了解的价值。同时,将待优生有待加强的信息意识与认知和信息科学知识制作成知识点微课,构成知识网络,学生可以选择性地进行观看,查漏补缺,实现个性化学习和泛在学习。
在信息设备使用频率方面,研究发现学生信息设备使用频率越高,信息意识与认知水平越高。这可能是因为学生使用信息设备愈加频繁,对信息就保持了更持久的注意力,能够将信息技术视为学习、生活的必要手段之一,能够有使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因此,教师需要阶段性地布置一些让学生使用信息设备完成的简单任务,使其保持良好的信息敏锐程度。但在“疫情+云课堂”环境中,学生在家中是有较多的时间来接触和使用信息设备的,所以教师可以分享一些信息技术使用的小窍门,使其更够更有效地利用信息设备,不走弯路,同时,也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使其产生对信息技术的自我探索,实现主动学习。
在信息技术应用程度方面,研究发现学生使用越多的信息技术工具或平台,其信息意识与认知、信息科学知识、信息应用与创新的能力就越强。这可能是因为学生有充分的机会接触到各种信息技术,使其可以根据需要使用恰当的信息技术来方便学习生活,拓展信息知识、提升信息技能。但其对信息道德与法律有不显著的负相关。这可能是因为学生接触过多的信息技术工具、平台,会使其更容易接触到一些灰色区域,也有可能会沉迷于网络,进行一些娱乐性的应用。因此,需要教师实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在云课堂过程中,了解授课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并积极解决,为师生的云课堂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教师也应该阶段性地通过“云家访”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强调网络道德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使用习惯。
在信息技术使用态度方面,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越积极,其信息意识与认知、信息科学知识、信息应用与创新的能力就越强。这是因为学生认为信息技术可以对其生活产生便利,他们就会更用心、更有效地去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其遇到的问题,更愿意通过信息技术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技能。因此,教师应将学习任务与真实情境、真实问题有机结合,让学生体会到积极的信息需求意识,让他们意识到信息技术是很有用的,对他们的生活、学习都能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应将家长带入到学习共同体中,在课余时间,将自己学到的内容讲解给家长听,温故知心,共同促进信息素养的提升。
在学生自我效能方面,学生的自我效能越高,其信息意识与认知、信息科学知识、信息应用与创新的能力就越强。当学生有自信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时,他将全力以赴思考问题解决的方案[3],而这也能促进他对信息技术工具使用的思考,让其更有效地利用好信息技术工具来完成任务。因此,任务的设置应该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能够觉得自己可以完成,但是通过完成前置的任务,又能对之后的任务有所新的认识和思考,步步逼近,采用分层的任务形式,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脚手架,让学生觉得学习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只要动动脑筋,再困难的问题也能分解成他所能解决的任务。
五、结语
信息素养已成为国家和个人竞争的有利要素。调查中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并结合“疫情+云课堂”的实际背景,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丰富了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实践,为学校有效开展信息数据“云课堂”、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提供了理论支撑。在后续的研究中,会进一步提出教学模式和策略模型,使其能在信息道德与法律方面有更显著的提升。同时,也将尽可能扩大样本的选取范围,为得到更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的研究结论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 石映辉,彭常玲等.中小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8):73-77.
[2] 朱莎,石映辉等.中学生信息素养水平评估工具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8):78-85.
[3] Bandura A. Guide for constructing self-efficacy scales[J]. Self-efficacy beliefs of adolescents,2006,5(1):307-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