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书中的吉光片羽
耐心不是克制自己、压抑脾气、消极的等待。耐心是因为积极了解对方的有所不能而产生的同感。嗯。这份同感使我们愿意设身处地、努力同工。在平心静气中想方设法,一次又一次的完成预定的目标。
因为平日损失掉日日可以重复的快乐,只是自己的损失。我们可以在每日的餐桌上不停地运用心思,将食物与餐具搭配、组合,用来更新生活的感觉。同一个餐盘上的同一份食物,也可以鼓励自己在放置与装饰上,别具新意。
所幸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生活方式的选择权。所以我仍是那个日日开火做饭的母亲,我也从不拿工作作为不能料理三餐的理由。
妈妈给我最重要的经验是她因为爱“母亲这份职责”而细密利用时间,懂得舍弃小欢乐来完成另一种满足。当然还有她不断精进家的实务能力所给我的启发与教导。
不管是提前一点起床或每晚为隔天的生活做好准备,我知道从容才能平静。我经营生活最大的想法是“为家人服务”。
当我发现自己的做与不做可以改变家人的生活质量时,我对那些平凡小事更加珍爱。很多人奇怪为什么我不觉得那些生活劳务是很累的,我想就是因为我把更多的注意力用来感受,我看到付出与实作所带给家人的快乐。我也是在母亲这样辛勤付出中长大的,因此更能了解这是作为母亲的责任与荣耀。
持家、教养是一条长而辛苦的路,但仍期待我们一如歌中所说,守住希望,相信自己。
我的坚强都是跟前辈母亲们学来的,那就是把日常生活的力量扩大展现,不管处境如何,都维持一个家庭生活的温暖与正常的节奏。
家是心之向。对我来说,人间幸福再也没有比一盏灯下欢聚的一家人更具象了。
家庭稳定的作息与母亲在饮食生活所做的努力,到底能产生什么样的力量,你需要长时间才能体会到。但是,一旦给予,这个影响会根生在孩子的未来生活里,使他们拥有转化快乐的能力。
我相信,如果人生的确有个梦想,就得变成行动才不致虚幻。当梦想付诸行动的时候,如果不努力很久、很久,大概很难看清愿望的轮廓,所以,我看待一切的辛苦都很理所当然——每天总会有这么多事要做,如果不能坚持很久的热情,我又只能轻易的说这是一种“爱”。
我一直把“培养自己”看得比“培养孩子”更重要。在期待孩子有任何能力之前,我得先深刻体会或学习过那种生活;在培养出一个有趣的孩子之前,我想先做一个有趣的母亲。
人的一生有一些很想要却不能不顾代价去拥有的东西;无论精神或物质,自我劝服或放慢脚步,并不是抛弃希望和放弃努力的意思,而是了解等待自有其意义。在等待中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反刍自己的想法,我们可以储备需要的能力;如果我们不把一时的无法得到当成错失或遗憾。就一定不会错过下一个繁花盛开的旅程。
不要忘记,威胁与贿赂都无法教会孩子,彼此体谅才是爱的本质。
在物质过度丰富的时代,我希望孩子因为身边成人适当的影响而学会保留对食物与阅读的节制。在生活中,这两样活动都不需要狼吞虎咽,兼具感官,才能在身体与心灵上容纳喜悦与愉快。
如果有朋友对我说“我好想学这个”或“我好想做那件事”,我一定会跟他说:“马上动手啊!为什么不呢?半年一年后你回头想起这个念头的时候就知道‘开始’有多么重要。”
当然是真的,尤其是擦手和垫餐具的抹布更是非烫不可。看着那因此而张开平整的纤维布目,让人因此对生活的小事起了一种单纯的怜爱。也许是因为善待了生活中原本最卑微的清扫工具,因此对生活中更多的事物都有新的掌握与信心。一方抹布是厨房里的见微知著,我爱抹布的心情因此融合了多重的感情。当我看到这几条披挂在风与阳光下、质料不同的擦布时,似乎同时读到了一种合情合理的生活心情。
不是凡事不管才叫信任,也不是事事介入才是关心,在两个极端中间还有许多适合情况的教导,这也是教养无法配方化的理由。过多的疑虑无法成就一个安心的成长环境。成人的教导工作也不是抓住孩子的小辫子以证明自己的怀疑有先见之明。
孩子流泪的时候,做母亲的难免心痛,但孩子的眼泪让我想得更多的不是“怜惜”,而是“了解”。我但愿能在孩子哭泣时不只陪在他们身边,还希望能在她抹干眼泪之后,引导她重新看见——挫折无损于价值,黑暗无损于光明的希望。
不立于生活,便无以成文化,孩子的美感不能只靠参观美术馆、看艺术表演来培养,好好吃饭就是很好的美感教育。人受环境的影响很大,桌上放一瓶鲜花,铺张桌布,摆好碗筷,吃相自然文雅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