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何起再次执笔?
第一次记忆中写有篇幅的文章,是10多岁的时候,由于父母吵架,用信纸写了密密麻麻好几页给父亲,具体的内容已记忆不起。也许内心也不愿意记起,因为那是一个恐慌的孩子怀着(可以称得上是)悲愤的心情写下的信。依稀记得当时写信的时候还一直在流泪,并伴随着担忧,父亲作为一个粗人,看到我这封信会不会生气。所幸结局是好的,只是那段时间的我似乎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不敢面对父亲的眼神。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遇到一位语文女启蒙老师,具体名字想不起只记得姓张。记忆中的她那时大抵有40岁,一头微卷的黑色短发,一双炯炯有神的小眼睛,佩戴着框架眼镜,高高的鼻梁,依然粉嫩的嘴唇里包裹着些微不整齐的牙齿,虽然五官并不精致,搭配在她的脸上却特别和谐。喜欢穿蓝色的衣服,对我们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和蔼可亲。
那时我的语文成绩特别好,背诵课文更是轻而易举。当时因为背诵《雾凇》这篇文章:“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她给的评语“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当时可能只是随口点评,但是对我来说意义非同一般,足足高兴了好几天光景。时至今日每每想到此处,眼中依旧会泛起泪光。可能老师已经忘记这个曾经教过的学生,可是每当我身处低谷的时候,这句话就会在耳畔想起,让我有信心再次出发。
时隔14年之后,无意中再次看到这篇文章,通篇哽咽读完。村上春树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里面写到在看棒球赛的过程中的一瞬间确定自己写作的,此刻朗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似乎也领悟到了,确定自己要走上文字这条道路。“某一天,什么东西突如其来地闪现在眼前,于是万事万物为之面目一变。”此生如果能再次见到这位老师,我一定要亲自去感谢她。感谢这位博爱的老师,给一位11岁的孩子所带来的内心的满足感,并一直陪伴着她的一生。
以前自己排斥学校的命题作文,写作文的时候很少用真情实感,可能更多的是由于性格较为内向,心思细腻,不喜别人知道自己的内心的所思所想。后来语文成绩渐渐中落,更别提什么写文章这类事了。
高中的时候有想过从事服装设计工作 ,没有坚持,给自己找合理化理由,比如自己不喜欢美术,美术学习需要另外花钱啦,冬天学画画手上都是冻疮啦,需要去国外进修啦之类的,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后来高考是时候也是随便选了一个专业,室内设计,初衷就是自己蛮喜欢搭配家里的软装。学习了之后才发现,这是理科,而自己擅长的是文科,从小学到高中,最差的科目就是数学。空间想象力几乎没有,平时外出也是典型的路痴。除此之外,还要学画画。可只能安慰自己这是上天需要给我一个克服自己,成长的机会。大学以前很少去看书,觉得一本几百页厚度的书很难静下心来去看。唯一记得高中不想学习的时候喜欢看读者,智慧背囊之类的书籍。还有居里夫人传,并且把她的头像用剪刀剪下来粘贴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当时给自己很大的震撼,一个女人竟然可以这么努力,废寝忘食,那个时候才明白,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原来有这么大的爆发力。甚至自己还幻想以后是否有机会写一本书。
大学二年级,发现自己的心智慢慢成熟,开始去接触课外书籍,才意识到自己知识如此匮乏。不过对于喜欢什么样的书籍却是毫无头绪,索性每种类型的书籍都看一下:励志类,销售类,管理类,哲学类,心理学类的书籍都去尝试一下。慢慢的发现自己蛮喜欢心理学类的书籍。然后开始慢慢尝试写一些文章,虽然有些石沉大海了,所幸有些得以保存下来。时常会自愧那时候的心智比现在浑浑噩噩只知道上班下班更加明了。
临近毕业的时候开始对心理咨询感兴趣,尝试着去找身边的同学沟通,帮助他们解决心理的困惑,也取得了一些效果。毕业之后也考取了相关的资质,不过后来没有从事这行。后来工作之余,越发发觉自己的心智模糊,思考事情的时候也越发糊涂,感觉大脑里有太多的想法需要清理,无形之中也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用文字去表达。写文字的时候会让我觉得很心安,很快乐,内心充实而平静。对,是的。这就是我一直要去寻找的感觉。
当看到《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这个书名的时候,我立即买下此书(村上春树本身也是我特别钟爱的一位作家),我确信,这本书会给我很大的启迪,会让我内心深处的一个目标开始浮现,并且找到方向。这本书会再次打开我写文字这条道路,虽然我不知道以后是否会成为作家这个职业里的一员,不过此刻的我决定跟随自己的内心,追求内心的快乐与富足。
早上静坐的时候,我问自己,是否能坚持,是否又是刚开始热情高涨,几天之后又会弃之一旁(即所谓的三分钟热度)?知识量的匮乏会不会让我半途而废。尽管有那么多的不确定,内心的声音依旧告诉我,你该出发了,不开始永远没有下文,不要让目标一直漂浮在空中,你需要去让它落地深根发芽了,就算现在储存量匮乏,从零开始又有何妨?至少当你出发的时候是怀着快乐的心情,此刻就是一个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