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在朋友圈看到堂哥的儿子发的声明,大意是:正告家人不要催婚。说一辈子很长,他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才会考虑结婚。我为他点了赞。
不得不佩服现在的年轻人有思想,有理想。比我们这代人强多了。他们所处的年代也是前所未有的开明。人们正在慢慢地理解和接受晚婚晚育。
那时的我们,大部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好像不听父母的安排就是不孝。
九六年时,小英二十六岁,还没对象。村里的人已经在背地悄悄笑话她:没人要,嫁不出去了。
其实她十八九岁就有人提亲了,是她父亲拦着不让嫁,目的是为了让她帮家里多种几年地,她下面有两个弟弟都没娶媳妇。
她是个孝顺的女儿,虽然对方条件不错,父亲不让嫁,她便没再提出嫁的事。
最后硬是晃到了二十六岁。
那个年代,家庭好的男孩子,十八九、二十来岁就娶上媳妇了。剩下没娶的,不是上大学的,就是家庭条件差的或自身条件差的。想找个好人家,就得找离过婚或死老婆的。
而离婚的男女,在那时的人们看来,肯定是有这样那样的毛病的(不仅仅是身体上,还有人品上的。所以那时的人们不会轻言离婚)。
一个初中毕业的女子,大学生不可能娶她。况且即使人家要娶,也是娶更年轻、更漂亮的小姑娘。
先是她姨姐给她说了个离婚的,听说人家有个五岁的孩子,她没同意。又有本家婶子给她说了个三十八岁的光棍,她也没同意,最后她姐给她提了一个死老婆的,经济条件挺优越,她纠结了半个月后也回绝了。为这事她还被姐姐骂了一顿,说她眼光高,挑花了眼……
又荒了两年。
九八年秋天的时候,终于有个亲戚牵线,带她去相了亲。对方是个农民工,中等个子,眉清目秀,一表人才。话不多还略带羞涩,跟她同岁。她只一眼就相中了。男方家里兄弟多,他是老小,轮到他娶媳妇时,父母几乎什么也拿不出来了。但小英不在乎这些。她像飞蛾扑火一样奋不顾身地嫁给了他。
前两年,日子虽然清贫,但他们是幸福和谐的。随着日子的累积,家庭矛盾逐渐地暴露出来。
妯娌间的勾心斗角,明争暗斗,公婆的轻视(因为嫁的时候,她什么也没要,公婆反觉得她是贱娶的),男人的懦弱都令她备受煎熬。
她总是感到窝囊憋屈。无处发泄时,就对着男人撒气。好好的一个姑娘变的泼妇一样。
其实她是一个非常有才的女人。心灵手巧,学什么像什么。口齿伶俐。写得一笔好字。家里收拾得干净,地里的活也做得不落人后。
虽然她个人能力很强,却因为家里底子薄,她既要拉扯两个孩子又要种地,日子还是过得不甚宽裕。二十年的婚姻生活并没有让她品尝到多少幸福,反而受尽了辛酸和辛苦。
令人安慰的是她的两个孩子都继承了她的优点,而且学习都挺用功。去年她的儿子考上了一所省内211学校,她的女儿在高中的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用她的话说∵吃苦受累也值了。
如今她也想开了,冬闲的时候她不再与公婆妯娌斗气,而是去保姆大学学习了系统的家政和礼仪知识,准备来年春暖花开时就去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