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革命时共产党以失败告终,大革命的洪流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又开辟了1927年~1936年的土地革命。那这是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呢?这段时间内有我们熟悉的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还有二万五千里的长征。
自从大革命国共合作以来,中共发展迅猛,年底已达近万人。随着蒋介石与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革命的形势逆转,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因之遭受到自它成立以后不曾遇到过的严峻考验。大量的共产党人被杀害,许多大革命时期广受爱戴的中国共产党员被杀害,如:赵世炎,罗亦农,陈延年,陈乔年等。李大钊同志也在1927年4月被杀害。革命陷入低潮。反革命的力量也越来越大,共产党组织受逼迫只能全转入秘密的地下,党员同党组织失去联系,共产党员从六万人变为一万人。
这时,如何继续坚持革命?有好多人都被蒋介石吓怕了,但有一部分人一直坚持革命,比如毛泽东。这时,正需要有一批人来反对国民党,需要武装,不可以坐以待毙。于是朱德,贺龙,周恩来等人发动了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会议,会议过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回到湖南,9月9日,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进行秋收起义,进攻长沙。然而,革命力量太弱,行动又不统一,结果惨遭挫败,起义军也仅仅剩下了1500人。那下一步该怎么办?沿罗霄山脉南下,到一个国民党势力弱的地方,从城市转向农村,保存力量再发展。于是,十月份,起义军到达井冈山,那里山林茂密,进可攻,退可守,是一个理想的落脚地。如何在这里坚持下来获得发展?
首先需要重建被打散的党组织,还需要把军队改造,经过了半年的努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有一万多人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这样好不好?一方面是好的,因为势力都聚集在了一起,但另一方面国民党也会被招来,食品和衣物也会渐渐不足。那该如何破解?
首先去平原是肯定不行的,因为国民党的管控会在那儿,高山也不合适,只能去一些稀疏的小山丘,于是他们出发去了赣南山,那里物资也丰富,能够自给自足。于是,1929年,红四军主力下井冈山,向赣南出击。古田会议后毛泽东写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从1927年上井冈山开始,到1930年夏天,中共在南方山区已经建立起广泛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全国红军已达到六万多人,装备齐全。此外,还有邓小平等人的帮助。
这是国民党内部新军阀混战,是否有机会?此时应该效仿苏俄革命,广泛发动中心城市的工人进行武装暴动,十月革命的前夜,新革命高潮已然逼近。因为毛泽东反对立三路线,所以遭到批评。
随着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根据地丢失,1934年10月,八万红军撤离江西,向西突围。蒋介石剿有料到,并提前埋伏,红军因此损失惨重,只剩下了三万多人。此时,博古提出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力量的强大,配合不够。敌强我弱是事实,但根本原因在于博古等人不顾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盲目照搬苏联经验,一味听从共产国际领导。召开会议后,取消博古等人的最高指挥权,并任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与此同时,蒋介石调兵要将三万多红军包围在山多路险的贵州。那如何摆脱蒋介石的围堵,脱离险境?
于是,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打乱敌人的围剿,于是他们四渡赤水,佯攻贵阳,又假打昆明,渡金沙江,摆脱围堵,顺过大凉山,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翻越雪山。他们利用复杂的地形把蒋介石的军队打乱阵脚。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获得新生。
1935年,红军与张国焘领导的红四军方面会师。会师后,下一步怎么办?就地发展还是继续北上?
这里经济条件一般,不利于建根据地,而且太偏僻,如果遇上围剿也很难逃离。所以继续呆在这里没有前途。那北上呢?北上可以远离国民政府中心,又方便获得苏联的援助,所以他们选择了北上。北边甘肃新疆地区虽然偏僻,但是那里比较落后,不可能有好发展。陕北地区地域广阔,也能远离国民政府中心,还有一点是那里靠近日本,可以借此举起北上抗日的大旗,因为这样能更好地凝聚民心。于是他们就翻过白雪皑皑的大山,走过一望无际的草地,进入甘肃,建立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1935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结束。
既然长征条件如此辛苦,那红军如何表现出忘却生死的乐观精神?是因为有强大的内在精神力量在支撑着他们,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要带领着底层的劳苦人民开辟新生活。红军给了他们对未来的期待与期望,所以他们才愿意赤胆忠心地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