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将军李四》目录
上一篇:《将军李四》(3)阿妈
本回目:生活
(1)村里日常的生活就简单很多了,大人们都下地干活,春种秋收,小孩子们就帮家里放放牛羊,挖挖野菜。每家按人头分地,一个人一亩水田,两亩旱田,半亩山林地。一家三五口人,基本上是够吃了,再加上每家都会养点牲畜,养肥了吃肉,改善生活,皮毛还能拿到郡城里去换点钱财。算是过的开开心心了。
官府收租都是十一租,收入的十成抽一成交给官府,碰到其他地方旱灾涝灾的也会多交,十二租,十三租都有过,再高的粮租几乎就没有了。
有个六叔定期去河口郡城里,拿我们的粮食换一些钱,再买一些生活用品带回来。每到这个时候,就跟过节一样。
“六叔回来了,六叔回来了。”总有人大喊着在村里跑出去迎接六叔。
我们几个小年青也跟着跑出去了,六叔已经到了,站在他的大车上,手里拿着个条子,正在发东西。围着车一群小孩子在等着六叔分糖吃。
“老七家的铁锅,三哥家的菜刀。”六叔看我们过来,很开心:“来来来,你们几个过来把老祖买的祠堂的东西给送到祠堂去。”
我们一人拿了几件,飞速的跑到祠堂去了。
老祖正在祠堂里打扫,许六把东西放到一边一把抢过老祖的扫帚:”老祖,您歇着去,这些活你招呼我们干呀?“
老祖把手里的扫帚给了许六,扫视了我们一眼:”李四也来了呀。你们把东西帮我摆整齐,我们过几天要在祠堂祭祖了。“
”老祖放心吧!“我们几个笑着说。
”小心火,别让这个外姓人再失手给我们烧了祠堂!“许六扫着地还不忘了寒碜我。
”我那真是失手。“我在几年前失手烧过一次祠堂,到现在还有一间屋的房梁是黑的呢。
老祖举着烟袋锅子狠砸了许六一下:”就知道胡说八道。“
许六笑着躲到一边了:”老祖,我开个玩笑呢,不生气哈。“
老祖也没接着这个话茬往下说,抽了一口烟问我们:”你们学的武功怎么样了,有个排名了没有?“
”李四第一呗,我们师父都快被他打的不敢教了。“许六说。
”哈哈,好事,以后让李四接了你们师父的班,小九那点儿道道,我都看不上了。“老祖顿了顿:”李四,给你阿妈说下,把你送到河口郡城里学学,在这里学的那点东西,怕是耽误你了。“
”嗯,老祖,我回去给我阿妈说说。“我觉得也挺好。
”给你阿妈说,你出去学武功的钱,我们村里出。“老祖又补充了一句。
许六与另外几个哥们对了对眼睛,笑了。
我从祠堂里回家就跟阿妈提起了这个事。
阿妈说:”看吧。“(作者注:哥们是听郭先生相声的)
(2)下地干活的时候,我总是和阿秀一起,习惯了,从小放牛放羊都是在一起,每次拿着锄头、镰刀出门的时候都是叫上她。阿秀也不管地里有没有活,都是跟我一起出来。
那天我们在收割水稻,我干的快,在前面抢着,阿秀落在我后面十几米。突然哎吆了一声,像是受什么伤了。
“怎么了,割到手了。”我急忙跑过来。
“嗯,走神儿了,割到手了,不用担心,就是有点疼。”阿秀直起身子看着我说。
我抓起阿秀的手看看:“还挺深的,你先到地头上去,不能再割稻子了。”
我找了点清水给阿秀洗了洗伤口,找了点青青草,捏出汁来,给她涂到伤口上,涂的太多了,整个手都变成绿色的了。
“你弄的也太多了,就一个小伤口而已。”
“不能大意,先止血,我再给你找点布条给你包扎一下。”我瞪了她一眼,对她这种无所谓的神情很不满意,又数落了她几句。
她也不还口,就笑着看看我,突然说:“你说这个青青草,可真是蹊跷,本身浑身是刺,居然还能止血。”
“可不是嘛,平时干农活的时候一点都不喜欢青青草,在农田里趟过去,就能让它划的腿上一道一道的口子,并且也不能喂牛喂羊,但是,不小心割到了手,割到了腿,还就要满地里去找它,也只有它能止血了。”我知道阿秀在故意岔开话题,也不想追究她了,顺着她的话闲聊了几句。
“唉,青青草真是很神奇的东西,浑身是刺,却能止血治伤。万事万物都是这样,有正有反,有阴有阳。”阿秀说这话的时候,眼睛里露出一种深邃,是那种深不见底的深邃。
我隐隐约约的觉得,我根本配不上阿秀。
(3)到了下午,还没到晚饭的时候,阿妈就会在我们的练武场开讲,教大家识字算账,有时候人多,有时候人少,年轻点的和小孩子一般都会到,年龄大的就会看手上的活计多少,不是农忙的时候,也会过去听听。
那天讲的是论语。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阿妈找到今天要讲的一篇,先读了一遍。
我们跟着读了一遍。
阿妈问:“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不知道。”大家摇摇头。
“我知道,我知道。”许六一边说,一边站起来:“孔子说,我十五就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够立于世了,四十岁就不会有疑惑了,五十岁就能知道天命了,六十岁就听什么都耳顺了,七十岁能够随心所欲的做事情,而且不会越过规矩。”
我们在后面一脸不屑的看着许六,这一篇,我们早几年就学过了,他还这么一本正经的解答,那个显摆的劲儿看着就让人不爽。
阿妈却不这么想:“许六解释的很好,大家听懂了吗?”阿妈又给解释了一遍。
阿秀突然问:“姨,你说孔子五十岁就能知天命了,这个天命是什么?”
“古人讲究命与运,这个地方,知天命,就是明白了命与运的变化,不再会有怨天尤人的情绪。阿秀,这句话,我只能给你这么解释,更深入的理解,不是我能告诉你的,需要你自己去悟。”阿妈想了想解答她:“还有,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是孔子最终的追求了,居然是从心所欲不逾矩,到底是怎么一种状态,比耳顺有哪些变化,你们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领悟,但是,我们很难再还原孔子的本意了。”
“听不懂,听不懂,写写字吧。”下面的大孩子开始起哄了。
阿妈就不再纠缠阿秀的问题了,开始用毛笔写大字,写了一些人的名字,大家都很开心。
(4)阿妈上课的地方,平时是给我们练武用的,大部分人在这里也认不了几个字,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要在这里练十几年的武功,扎马步、摔跤、舞剑,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