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汉字课 | 黄

【俱舍】柔克 原创

天地玄黄。

“黄”字 ,《说文》的解释是:

地之色也。从田,从炗,炗亦声。炗,古文光。

中国传统讲五行,金、木、水、火、土,对应五色为:白、青、黑(玄)、红(赤)、黄。中国幅员辽阔,土分五色。古时王者铺填社坛就使用不同颜色的土,分封诸侯按封地所在方位取一色土授之,供封国立社使用,是谓“封土建国”。“天子社广五丈,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冒以黄土。”黄土居中,也只有中原的土色黄。因此以黄为土地颜色的代表,这是“地之色也。”

“从田,从炗”,是说由田(地)与炗(即古文“光”字)会意出“黄”字“地之色也”的意义。“从 ×,从 × ”也是《说文》分析会意字的术语。“炗亦声”是说“炗”也作为声符来表声,炗(guāng)、黄(huáng)音近的缘故。“从 ×,× 亦声”是指既从某字形体以得义,又取其读音以为声。这类字称为会意兼形声(或形声兼会意)。

“黄”字的形体,甲骨文、金文、小篆差别很大。郭沫若认为黄字最初指佩玉(象形),假借为颜色的黄,最终假借的意思流行而本义被废止。林义光认为金文的黄像稻谷成熟可以收割捆扎成束,秋天的稻谷颜色是黄的(会意)。

一个字,从象形到会意到形声,字形三变,意义用法也不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