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备课笔记
陕西省于红梅名师工作室成员赵萍
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与此前(2003年——2018年)一直使用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同题课文,内容几同却结构迥异。
通过对比阅读和查阅与之相关的教学资料,我渐渐地理清了统编教材此课“先果后因”的写法: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居然胸中已经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抱负,他在奉天东关模范学校修身课上清晰而又坚定的回答令提问的魏校长为之一振,对他颇为赞赏。我们不禁会思考少年周恩来为什么能有如此志向,会想去推究他立志的缘由。回溯他刚到奉天时,就从伯父那里听到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不要随便去玩儿,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这令他疑惑不解。当他亲眼目睹一位妇女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受欺侮却无处说理,体会到只有中华强大了,才能抵御外辱,救民于水火,自立于世界之林,因而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文章首尾呼应,点明中心,突出主题,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作为教师,我尝试去了解统编教材编写者的编排意图。
结合单元主题“家国情怀”,立足学情(对近代中华屈辱知之甚少),我选择插入杨振宁为纪念挚友邓稼先所写的《邓稼先》一文中的第一部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中的一段文字,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
内容如下:
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
德国强占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危险的时代。
学生们敏锐地注意到“租借”二字频繁出现,当发现它们还带着双引号后,立刻就明白了此“租”此“借”,未经同意,没有租金,借而不还,为所欲为,践踏尊严。当把“租借”二字与“最黑暗”“最悲惨”“任人宰割”“亡国灭种”联系起来,近代中华饱受列强凌辱创痕累累的形象浮现于我们眼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点燃他们胸中的爱国情感。
联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少年周恩来的耳闻与目睹,我们就不难理解他为何能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可敬的是他不但立下伟志,而且一生都在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