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功成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相参自己的生活工作,放松心情,感悟:不居功,功真的不会离开吗?
“疏帘卷春晓,蝴蝶忽飞来。”沐浴着明媚的晨光,踏上上班的路,一路收听老师昨晚讲的第二讲——无为无不为:本来无是非,何事争长短。
听老师讲课,激动无比,幸福无比!老师说,这一章是讲老子的方法论,的确如此。那时空隧道上记录的,“老子与孔子”师徒传道与求道的故事,给我们的,的确是我们得道的方法!尤其是这一课的经文中,“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这一段,老师说的方法论一定包含在价值观内,因为“方法论”一定是建立在价值观的基础之上。包括老师在讲课过程中选用的经典,用于经经相参,经典与生活相参,这些都包含了老子的价值观“无为而无不为”之内。
通过老师对本章“有即是无,无即是有”重要推论的推导,我好像有了种感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有即是无”,从经典里跳出来,那就是“无为与不言”。这“无为与不言”,对于老师来说,意味着什么?首先,关于“无为”,它一定是有所为,与有所不为。不然,老子怎么会说“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呢?另外还有“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都足以说明有所为。
如何落实教师工作中的我“有所为”与“无所为”呢?回顾一下曾经的“四不教”。即,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学会的不教,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能够学会的不教,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能够学会的不需要教,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能够自己学会的,也不需要教。这样的不教,即是教师的“无为”,但这“无为”的过程,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学生在这种学习观学习过程中,练就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老子这样的“无为”,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次关于“不言”。即,不言之教,这不言之教,不管对于家庭还是对于学校,都要进行“身教”启蒙。以身教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这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上所施,下所效”,对于童蒙养正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关于“养正”,那么就要求家长、老师,应时时处处要求自己归于“正”。关于正,孔子有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就是从眼睛、耳朵、嘴巴、身体严格的管束自己,由外在规范,薰陶自己。另外,“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是说教育是靠“身教”去影响学生。
关于“不言”,用于学校管理,力行起来,更是奇妙。在学校这个团体里,作为校长,“有所为”一定是十分必要的,由于整个学校需要统一思想,调动激情,因此每个周一,召开班子会,全体教师会,都会部署工作,表扬先进,点燃激情。而当面对具体的管理任务与对象时,“无言”真的能起作用。
关于经常有老师上班迟到这一现象吧,以前总是每周开会必讲,可是总是屡禁不止。可是自从每天中午,我要求自己拿起话筒,组织全校师生读经以来,就再也不用担心教师有迟到现象了。是啊,校长都在工作了,谁还好意思迟到啊!看来校长做好了,老师也就做好了,同时校长理当走在前面,校长做好了,才有说服力呀!
一次会上,我表扬了我们学校的张记老师班级带得好,因为每次路过她的教室窗外,都能看到她的学生良好的秩序与学习状态。谁知会议刚一结束,我就收到了来自张老师邻班的一位班主任发来如下信息:
“杨校长好!感谢您在工作上给予的善意提醒,以后我会戒骄戒躁,多像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把班级工作做得更完善。中不中,看行动,我会一直努力的!”我想这就是不言之教在起作用。
“不言之教,无为之治”,老子的智慧取之不尽,用于教学,用于管理,都奇妙无穷。有人说,《道德经》是精英之学,所以我想说:有成为精英愿望的人,都来读读老子的《道德经》。因为“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老子智慧中,“功成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不居功,真的无功吗?
在此,我想到了洪涛老师。他在课堂上发起了用方言每天读经文的倡议,于是微信群里非常热闹,大家天南地北,发音千奇百怪,千娇百媚,不亦乐乎。学员们心中或因暗喜而送花,或叫好而感慨,大家纷纷赞叹老师有创意。可是老师则“推功于人”。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老师把本来属于自己的功劳推给了他的下属。推功,是老师的一种情怀,是“长而不宰,是谓玄德。”那么与老师一起工作的伙伴,不管他原来参与成度如何,我相信他以后会更加努力的。而我们学员也会更加感动于老师的这种不居功的功德,我们也十分明白老师随时都在力行老子说的“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因此,在我们学员心中,老师功德无量。另外,我们学员感谢老师不计时间地给我们授课,他的大爱促进了他的学员不同成度的成长,可是老师却说,是他的学生成就了他,因此,他对学员们由衷地感激!
可是现实中,争功夺名的人为数不少。尤其是在学校,评先评优评职称,不择手段、弄虚作假者大有人在,可是争来争去,是“福兮祸之所伏”,是“强梁者不得其死”。到头来,争走和谐,争掉了人格,削弱了团队战斗力。
我们学校则不然,老师们“功成弗居”堪称表率。凡牵扯到个人利益的事,大家都能表现出高姿态,大仁爱,可是到最后,大家都能如愿以偿,皆大欢喜。并且最让人感动的是我们学校的谦让现象,评职称有让的,评优秀有让的。大家让出了我们信阳平桥二小的好风气,好影响。这样的团队,难道不是最优秀的团队吗?的确,这样的学校是中国教育学会命名“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学校”。大家因传统文化而经典在浸润里,因此大家明白“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