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只看了序言,对心流的理解过于片面。实际上,心灵上那个愉悦的瞬间,都可以成为心流。只不过这心流的层次可以分高下。
那种最优心理体验,能够专注于某项技能达到顶尖水平,比如刻苦训练打破纪录的运动员,废寝忘食科研上取得突破的科学家,他们的体验堪称最优,我称之为优等心流。但更多心流体验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经过努力工作,终于实现买房的愿望,工作中取得成绩得到升职加薪,每个亲子瞬间,甚至偶尔为某个景象的会心一笑……这些都可以称为心流,只不过它们次等心流。
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能体验的只有这次等心流。毕竟最优心理体验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机遇去体验的,即便是你很想试试,过于你体力智力都有限制。
书中一个描述我印象深刻。说一个教授,名字我记不住,外国人的名字和他们的脸一样在我这里都是相同的。因为会议的无聊,发明一种手指音乐或者是舞蹈,用于打发无聊的会议时间。到底是专家,连这种小游戏都编的头头是道,一共多少个动作多少个节拍,一个节拍多少时间,敲到第几个节拍用多长时间,简直就是搞研究,能不是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吗?
由此,我想起自己也特别讨厌开会,起初,开会的时候,我写笔记,把台上那些人讲的有用没用的统统记下来,全当练习自己的手脑反应。后来,发现他们讲的那些东西实在太扯,主要是觉得他们台上道貌岸然,台下男盗女娼。然后开会的时候就开始默写古诗或者画画,一场会议下来,我默写好多古诗,话许多小漫画。这样无聊的会议时间过得很快,这是不是也算心流呢?
从乏味或者困苦中自主寻找快乐源泉,就是心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