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十来岁的时候,对于北京有过很真切的向往。想长大了去看看那些红墙绿瓦间上演了几百年的故事。后来,我读高中时选了理科,几乎不看历史。北京也开始成为堵车与雾霾的代名词。这份念想就渐渐被忘却了。
再次激起这份向往是在今年六月去泰国旅行。
这是我第一次出国,最开始两天在曼谷,吃的都不太顺心,壮观的泰国大皇宫美则美矣,看久了也显得平常,而曼谷近乎白色的日光几乎让人想原地爆炸。我和我同行的好友都不免开始怀念起祖国的好山好景好火锅。
正巧看到B站有一部纪录片,叫《我在故宫修文物》,我就试着打开来看看,聊慰去国怀乡之情。
虽然主题是文物修复,但是这部纪录片几乎没有专业门槛。内行可以一窥国家级文物修复专家的门道,外行来看看故宫中奇珍异宝的热闹,也很好。在等从曼谷飞清迈的午夜航班时,我就坐在机场候机室里,靠着机场WIFI,一口气三集,不费劲。
国庆前夕,我又将这部纪录片翻出来二刷了一次,仍然觉得很感动很震撼。它让我觉得,泱泱中华,文明古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并不是一句纸上空言。我们的文明凝结在每一件文物上,在每一个修复文物的人手里焕发生机,也在每一个欣赏者的心里埋下种子,生根发芽。
“如果没有修复师们精湛的技艺,这些曾经华贵无比的屏风,还会以这个模样,继续在故宫某个角落里残破下去”——《我在故宫修文物》旁白
2015年10月,故宫举办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展览。在此之前,故宫集结青铜、木器、漆器、镶嵌、书画和织绣等多个工艺组对一批之前未面世的文物进行修复,以供展出。这部纪录片是基于这一背景进行拍摄的。
而这部纪录片的主人公,就是故宫的文物修复者们。有老一辈的快退休的师父们,也有名牌大学毕业的年轻一代。他们仍然保留了传统的师徒制,将修复手艺一代代传承下来,用于那些需要一代代倾力修复的文物。
人称“故宫郑少秋”的王津老师,是钟表组的专家。他负责修复康乾盛世时各国使臣进贡的大型钟表。这些钟表虽然有着当时最先进的机械传动技术和工艺水平,但是由于在库房里存放了一百多年,破损很严重,修理过程十分繁复。但是一旦修复成功,动态运转起来的钟表之美绝非静态时可比。
作为故宫里目前仅有的两位宫廷钟表修复师,王津带着自己的徒弟亓昊楠前往厦门参加海峡两岸钟表珠宝博览会。在该博览会上,他们遇到了华人钟表界的著名钟表收藏家,来自台湾的黄嘉竹先生。黄先生拿出自己珍藏的怀表,问王津:“这个故宫里有没有?”,王津说:“这大的好像故宫没有”,黄先生十分骄傲地说:“只要我有两三件故宫没有的话,我就开心了。”在场的人都笑起来。王津不置一词。
回来后记者采访他时,王津说:“故宫收藏世界各地的精品钟表。台湾的黄嘉竹老先生,可能就是想跟故宫的比试比试吧,还是表类比较多,怀表类,但是钟还是,故宫钟表,可以说在世界上,藏品或是件数,可能都是独一无二的。”
说这段话时,王津始终很温柔地笑着,透着些自豪,但语气很平和,没有一丝嘲讽的意味,体现出真匠人的心境。
然而,在参观故宫钟表馆的展览时,发现经自己手修好的许多钟表仍然只是进行静态展出时,一向温文尔雅的王津有些难过。他用自己的职业生命修好了这些宫廷钟表,让它们得以重新计时,而匆匆而过的时间也提醒着他,自己已经快要退休了。
钟表是需要进行反复修理的器物,故宫里有上千件钟表,王津师徒三代用一辈子都不可能修完所有。但是,停止就意味着放弃。让被遗忘在角落里蒙满灰尘的钟经过自己的手获得新生,有一座算一座,这才是王津想去做的事情。
“也是老祖宗能人多。要是那会你不好好弄,皇上会砍头哇。现在院长不会砍咱们头。”——青铜组王有亮老师语
虽然修复的都是国宝级的文物,但是修复师们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氛围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严肃紧张。
每天早晨上班时,修复师们需要开七扇大门才能进入,间歇地还要大声吆喝几下。师傅们对这一举动的解释是驱赶小动物,免得它们在推门时突然窜出来。但是坊间传闻这是由于故宫里闹鬼的缘故。
青铜组的王有亮老师要协助修复寿康宫的一个海南黄花梨柜子。乾隆生母崇庆皇太后(并不是甄嬛)曾在寿康宫中居住了四十二年,这个柜子有整整一面墙那么大,正是太后用来存放珍宝的地方。经过清理,柜门把手处焕发出了本来的光泽,十分炫目夺人。王有亮坐在当年崇庆皇太后坐过的榻上,不禁感叹道:“也是老祖宗能人多。要是那会你不好好弄,皇上会砍头哇。现在院长不会砍咱们头。”
事实上,现在故宫博物院的招聘并不是太顺利。年轻人愿意来的少,认为这份工作没有名利。而外界对这项工作要么是不了解,要么就是只有“你们福利挺好”这一项认识。使得很多文物修复师在工作之余与社会接触时感觉到了很多不适应的地方。
而文物修复的工作本身对于从业者的心理、性格和专业素质各方面要求都比较高。日常工作中有许多行为规范需要修复师们遵守。例如:故宫内不得吸烟;织绣组的员工不能化妆、擦香水;制作生漆的时候一定要戴手套,因为没有人对生漆不过敏。
但是他们也有欢乐的时候。用盖文物、韧性好的纸去承打下来的杏子;在故宫里种树或者把老一辈们种的树进行移栽;还有,就是在太和门广场上放肆地骑自行车,这在之前可是只有末代皇帝溥仪才享受过的待遇。
选择了一份工作,也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
人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了解其他行当里的工作状况与内容,我们对于别人的职业总是会不自主地存在刻板印象。这部纪录片让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文物修复师们的日常,更可以让大家发自内心地去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愈加重视文物保护。
三集纪录片,一共150分钟。那些故宫的美,故宫文物的神,故宫匠人的奇,真是怎么都看不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B站观看,也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号,发送我在故宫修文物,即可获取1080P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百度云资源。
最后附一张乾隆为崇庆皇太后贺寿的实景图的一部分——n脸懵逼图,为祖国母亲庆生,也祝大家国庆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