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是第一次看保罗·霍尔特的书,选择的原因有三个,一个是推理小说;一个是过去一年只看了阿加莎,穿插着换换口味;另一个是豆瓣评分高……看之前对背景没有做功课,而且说实在的,看了豆瓣的简介我的内心是抗拒的,对一出场违和感甚重的瘟疫医生一直持保留意见,然而看完之后发现全书高能,让人大呼过瘾。同时,书中提到的“小小灰色细胞”、“大侦探波洛”等名词又让人亲切的不得了,之后查了一下,果然作者也是阿婆的死忠。
本书分为了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铺垫,但完整性与精彩程度又都能够作为独立的故事:
第一部分:瘟疫医生与突然消失的尸体
巡警爱德华宣称在街头看到了奇装异服的瘟疫医生,并且在他面前上演了“大变活人”的把戏,被变出来的不是活人,而是本案第一具尸体。同时,死者在死前已经在他的房东夫妇面前表演过一次消失的把戏。一个人活着突然消失、死后突然出现,着实让人费解。
第二部分:作家与演员的决斗宣言
个人最喜欢的部分,作家与演员,就n年前作家妻子死亡的真相的推理演说,并做了决斗宣言。整个部分以对话的形式呈现,单纯地反转反转再反转,转折点密集,真的做到每一个下一句话都可以颠覆之前的理解。侦探小说中的逆转往往需要证据支撑,这一部分做到了在短篇幅内的多次反转且有理有据,看完后不仅不知道究竟作家妻子是怎么死的,就连究竟是自杀还是谋杀,真的决斗还是玩笑,都无法判断。
第三部分:犯罪同伙与秘书的同时死亡
这一部分将前两部分似有似无的串在了一起,犯罪同伙是第一起谋杀案的参与者,秘书是将决斗的事情报告侦探的关键人物。两人同时死亡,距离甚远,与之有关的作家与演员互相指责对方犯罪,彼此却都有不在场证明,似乎又是一件无法解决的案件……
第四部分:侦探解谜
在最后解谜的部分,篇幅超过全书的五分之一,在分析每一位证人证词,根据证词推理每一种合理可能,找出相悖点,最终得到结论。也是反转几次,力度没有第二部分大,但也很有看点。
看推理小说一阵子,固有印象是:每个证人都会因为自己的缘故,增加、减少、或者扭曲证词。但在这个故事中,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看到的做出自己认为最合理的推理,完全真实表达,所以看到最后突然感觉这些人说的居然都是真的?!这个故事的细节方面比较欠缺的,铺垫不足,感觉略微有点像平地起高楼,其中有些推理点很勉强啊,比如“大变活人”手法纯属开玩笑……但是全程高能,看点很多,如果说阿加莎的故事是平静海洋下的暗涌,那么这个故事应该算是风浪下的波涛了,感觉又要入坑……
保罗·霍尔特被誉为当代侦探小说中最具“古典”气质的作家,甚至有人说:多几个保罗·霍尔特,再现欧美侦探小说的“黄金时代”有望。
实际上,写传统派别的侦探小说非常难,有人评价欧美侦探小说的“黄金时代”:神探满街走,杰作天天有。可以一窥当时的盛况,千奇百怪的谜题、匪夷所思的犯罪手法、数学式的推理演绎,已经被前人非常努力地挖掘过,起点太高,在此基础上寻求突破着实不易。身为侦探小说的爱好者,不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都希望自己能够看到更多更好的作品,最大的困扰应该是好作品太多,精力有限吧。
PS:查了一些欧美侦探小说发展的资料,做了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