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新型肺炎疫情,我们家所住的小区实行封闭管理,过去2个月,我和孩子就有了每天24小时“亲密接触”的机会。起初我自我安慰到:“趁这个时间好好陪一陪儿子,弥补过去两年的缺失。”谁知道这一“亲密接触”,让我发现了孩子身上诸多的负面行为,而造成这些负面行为的原因和我有很大的关系。
『孩子的负面行为』
1.总是等着我帮助他
早上起床坐着不动等我给他穿衣服,吃饭时等着我喂他,甚至上厕所也等着我去给他脱裤子······
2.坐不好站不直
只要我和孩子坐在一起,他就想抱着我的手臂;有时我站起来,他就会来抱着我的大腿或者软绵绵地靠着我站。
3.接受不了被拒绝,容易大哭
孩子向我提出要求,只要我拒绝,他立马流眼泪大哭。
『负面行为的由来』
背景:一家三口生活,我和孩子爸爸边工作边照顾孩子。因为工作繁忙,家里的琐事做也做不完,还要兼顾孩子,所以我们总是赶着时间做任何事。
上了晚班很疲倦第二天起不来床的我,早上起床就像上战场,为了上班不迟到,我一边洗漱穿衣化妆做早饭,一边帮助孩子穿衣洗漱抱他去尿尿顺带把早饭也喂进他嘴里。全程仅需30分钟。长此以往,孩子就养成了等着我去帮他做事的习惯,根本没有时间教他,留给他学习动手的时间。也就更加依赖我了。
我周末也要工作,而且下班回家常常很晚,除了每晚的绘本时间,几乎不能愉快的陪孩子。没有精神上的陪伴,心有愧疚,我就想着用物质来补偿孩子。看着孩子吃着我买的零食,玩着我买的玩具笑得好开心,老母亲愧疚的心稍有安慰。谁知零食吃多了,孩子更加不好好吃饭了。
有一次在外用餐,结束时我离开了座位一会儿,回来时发现孩子自己背上了书包,还在笨拙又努力地围围巾。我才发现,不是孩子不愿意独立,很多时候是我不愿意放手。我也习惯了帮他做事情。
『一个母亲的自我觉察』
看了阿德勒的《儿童教育心理学》,我受到了警醒。作者在书中写到:
儿童人格具有系统性,如果某天你发现孩子“突然变坏了”,请相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时想解决它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如果一个孩子东倒西歪站不好,可能是因为在家庭中他们受到了过多的宠爱,从而习得依赖性,或者由于内心缺乏安全感导致的需要外界支撑寻得的一种心理平衡。
回想过去两年的无数个早晨,我在着急准备出门,孩子惊慌失措根本没有跟上节奏的那些画面,我很难过。其实我早就意识到应该给予孩子时间和空间,让孩子慢慢来,自由生长;另一方面,我又为了赶时间,嫌麻烦,图省事,忽视他的心理需求。
以前我常常骄傲自满,因我看了很多儿童教养书籍,平时陪伴孩子也算用心,自认为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孩子。现实却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敲下这一行文字的时候,我提醒自己发生了不一定是好事,但是发生的事被我看见了,就一定是好事。不用太自责,知错就改,还是好妈妈。现在,就从教会孩子穿好一双袜子开始,把孩子成长的权利交回到他的手上。
家庭教育是一门复杂学科,其复杂程度堪比医学,医学生需要数年的学习实践才能上岗,而从事家庭教育工作的父母却没有门槛。
今天记下这一篇,是为了时刻提醒我自己:成为优质父母,任重道远。
后记:我是一名3岁男孩的妈妈,在过去的3年多时间里我不断在学习贯彻更好的教养方法,过程中有让我和孩子都受益匪浅的,比如坚持了3年的亲子阅读,孩子的语言能力,人际交往,逻辑思维等等表现都很不错 。但我也走过一些弯路,有一段时间把自己工作中的压力和焦虑带给了孩子一度让孩子情绪失控。感谢这一段弯路,倒逼我学习,通过阅读,参加家庭教育顾问师培训,听线上讲座,我会持续不断的去学习成长,同时也会把我所知道的科学的正确的育儿观念和知识在这里分享给大家,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科学的教养观念,成为有爱也有知识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