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礼该送,外人都要有所表示,何况你处在这种情况!”朱益民妻子吴珍对他说。
利用节日放几天假,朱益民和妻子驱车一个多小时回老家看望父母,刚到父母家不久,在聊天中得知他哥的老岳母住院了。
朱益民当时没表态。几十年的生活旅历让他学会了事故和圆滑,学会了凡事多思考,不急于下结论的处事方法。他对妻子的建议从内心讲是赞赏的,心想妻子这人品质还不错,这点象他父亲,会处事,大气,不斤斤计较。
他知道,哥的岳母这个人小市民意识很浓厚,小气、吝啬、自私自利。对这点他的妻子曾经颇有微词,因为她过去接触中深有体会。
多年前朱益民的哥差点和他老婆离婚,其中有很大因素也是因为他岳母。
至于去哥哥家是否要对他岳母有所表示,朱益民也和他哥讨论过。按道理讲,弟到哥家串门是天经地义的事,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一般情况下不应该对他岳母特别对待。记得当时他哥的看法也是这样。
但是不同于其他人,哥的情况有点特殊,因为嫂子是独生子女,他岳母和他们一直长期生活在一起。正因为如此,朱益民一家后来回老家探亲时,由于他父母这边住房不宽,没法住,所以他经常就是否住宿到哥家感到苦恼——去,觉得不想面对他岳母及他老婆;不去,又担心哥哥多心,毕竟是亲兄弟啊!真是如“小孩放鞭炮又怕又爱”。
前几年,由于经济上都不宽裕,住宾馆还是觉得不划算,所以朱益民一家一年到头万不得已很少回来,即使偶尔回家一趟,他都尽量住到郊区条件差一点的二姐家去。
朱益民征求母亲的意见,他近90高龄的母亲轻声说“我觉得算了,不去看,也不送礼。”朱益民母亲并没有多说理由,但他想,凭父母这么多年对她亲家的了解,肯定有她的道理,所以也没多追问。
妻和父母为此事产生了完全相反的意见,这个礼究竟该不该送呢?朱益民瞬间陷入了两难选择的矛盾之中,一时间拿不定主意。
整个下午他、妻子和父母、姐哥天南海北的聊着天,表面嘻嘻哈哈,心里却反复琢磨着这件事。心想作人还真是难啦!一个人独处肯定不好,但是在社会中生活又免不了人情事故,而有的人际关系没有点智慧还真的处理不好。
晚上来到二姐家住宿,不经意间又讨论起这个问题。
二姐说“你哥的岳母生病住院了,你就应该有所表示,那么请问你的岳父母生病住院了,是不是他也该去看望呢?我的公公、婆婆生病了,他们是不是也该来看望呢?事实上在公婆过去生病时,他们从来没来看过!所以我的看法是不去!”
姐夫说“从过去很多事情看,这个老太婆不地道。例如他的生日请我们,我们送了礼,而我们的父母生日请他,他来了却从来没有礼来。这不是说小话,这是事实!”……“管他的,我们反正不打算去看她。”
朱益民听后觉得姐夫、姐姐说得也有理,但他总是下不了决心,到底是送还是不送?如果不去,他哥哥和嫂子会对他如何看呢?会不会有损他哥的面子呢?何况明天还要见面。
早晨天不见亮,朱益民就醒了。最近这几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中的许多问题,让他辗转反侧且常常早醒。他想起昨天这件事,又开始思考起来。
他想,这个老太婆固然许多方面不遭人待见,甚至不值得同情,姐夫、姐姐也说得不无道理。但是,毕竟她年龄已80多岁,还有多少个明天呢?再加上她是和哥嫂住在一起的,以后难免“早不见晚见”,何况看在嫂子的面子上,为避免将来交往的尴尬,还是去看望一下,送个礼为好!
朱益民转念又一想,既然决定去,那也得把事情做得策略一点,先同哥通个气,商量好时间一起去,这样哥在嫂子面前也有面子。
打定主意,吃过早饭,朱益民拔通了他哥的电话“哥啊,你在那里?和你商量个事,你旁边有人吗?”
他哥一听就知道这是“不足为外人道也”的事。
“我到寝室里来了,你说吧”他哥在电话中小声告诉他。
“听说你岳母生病住院了,我和吴珍准备今天去看看她。你这个情况比较特殊,你觉得去还是不去呢?”朱益民征求着意见。很明显这话表达出并不情愿去的意思。
“不用去看,岳母她已经出院了。何况她这个身体状况,这几年一直都不好,一年要住好几次院的,但通过检查又的确没什么大毛病……所以用不着。”朱益民的哥在电话中微笑着说。
朱益民心想,既然已经出院了,而且哥都这样说,那就没有去的必要了,至此心中一块石头终于落地,心情也一下子舒畅起来,感觉今天的太阳最新!